[實用新型]一種內窺鏡設備底部位移輔助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706109.0 | 申請日: | 2018-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378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0 |
| 發明(設計)人: | 吳有美;楊麥蘭;李玲;馬玲;劉淑霞;林華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00 | 分類號: | A61B1/00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寅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郭云梅 |
| 地址: | 23001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窺鏡設備 安裝機構 夾持 滑動連接機構 支撐調節機構 本實用新型 輔助裝置 輔助保護作用 左右對稱分布 安裝固定 配合安裝 實時調節 水平安裝 移動過程 均布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窺鏡設備底部位移輔助裝置,包括左右對稱分布的兩個夾持安裝機構,兩個夾持安裝機構底部之間沿直線方向均布有滑動連接機構,兩個夾持安裝機構頂部之間水平安裝有支撐調節機構。本實用新型通過夾持安裝機構、滑動連接機構、支撐調節機構相互之間的配合安裝設計,能夠在內窺鏡設備的移動過程中提供有效的輔助保護作用,并且能夠根據內窺鏡設備的底部尺寸大小實時調節安裝固定空間,適用范圍更加廣泛,實用性與安全性更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內窺鏡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窺鏡設備底部位移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療領域內,利用內窺鏡進行醫療診斷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具體而言,在插入到體腔內的鏡管的一端內置內窺鏡及光源等,對體腔內病變部位進行拍照攝像,從而在顯示屏顯示其圖像,醫生對此進行觀察而用于診斷。傳統的內窺鏡設備由于內部結構精密,在移動使用過程中會對設備造成一定的沖擊,影響其使用精度和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內窺鏡設備底部位移輔助裝置,能夠在內窺鏡設備的移動過程中提供有效的輔助保護作用。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內窺鏡設備底部位移輔助裝置,包括左右對稱分布的兩個夾持安裝機構,兩個夾持安裝機構底部之間沿直線方向均布有滑動連接機構,兩個夾持安裝機構頂部之間水平安裝有支撐調節機構;
所述夾持安裝機構包括夾持安裝立板以及安裝在夾持安裝立板底部的支撐底座,夾持安裝立板與支撐底座之間均布有三個支撐彈簧;
所述夾持安裝立板頂部兩端對稱設有兩個平行的滑動限位卡槽,夾持安裝立板底面沿直線方向均布有三個滑動導向孔;支撐底座包括支撐連接條,支撐連接條表面沿直線方向均布有三個與滑動導向孔相配合的滑動導向柱,支撐連接條中間沿直線方向均布有滑動安裝槽;滑動導向柱外側安裝有支撐彈簧,支撐彈簧頂端與夾持安裝立板底部固定連接,支撐彈簧底端與支撐連接條固定連接;
所述滑動連接機構包括與滑動安裝槽相配合的滑動安裝條以及對稱安裝在滑動安裝條兩端的固定件;滑動安裝條兩端面對稱設有固定螺孔,固定件包括固定塊,固定塊內側面垂直設有與固定螺孔相配合的固定螺柱;
所述支撐調節機構包括支撐調節板,支撐調節板左右側面均對稱設有兩個與滑動限位卡槽相配合的滑動限位螺桿,滑動限位螺桿末端穿過滑動限位卡槽與調節固定螺母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限位卡槽與滑動限位螺桿之間為間隙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夾持安裝機構頂部通過螺栓固定有限位封板。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安裝槽與滑動安裝條之間為滑動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夾持安裝機構、滑動連接機構、支撐調節機構相互之間的配合安裝設計,能夠在內窺鏡設備的移動過程中提供有效的輔助保護作用,并且能夠根據內窺鏡設備的底部尺寸大小實時調節安裝固定空間,適用范圍更加廣泛,實用性與安全性更強。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爆炸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爆炸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爆炸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未經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7061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