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三維深度視覺技術的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694055.0 | 申請日: | 2018-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2898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8 |
| 發明(設計)人: | 陶重犇;孫云飛;班建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5J9/16 | 分類號: | B25J9/16;B25J5/00;B25J19/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孫周強;陶海鋒 |
| 地址: | 21501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制盒 控制電板 深度視覺 右驅動輪 左驅動輪 阻燃 三維 本實用新型 彈性材料層 電源開關 急停按鈕 接線端子 控制核心 控制平臺 控制器 采集器 從動輪 外側壁 支架 轉彎 機器人 電池 視覺 承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基于三維深度視覺技術的機器人,包括支架、控制盒、左驅動輪、右驅動輪、從動輪、控制平臺、控制器、視覺采集器;所述控制盒內裝有電池、左驅動輪控制電板、右驅動輪控制電板、接線端子;所述控制盒上裝有電源開關、急停按鈕;所述控制盒外側壁設有阻燃彈性材料層。本實用新型且結構合理、行走轉彎簡單易行、控制核心保護到位、承載阻燃突破現有想象,非顯而易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智能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基于三維深度視覺技術的機器人。
背景技術
十八大以來,互聯網以及智能設備發展快速,為了提高生活便利性,各種機器人被研究開發。大部分研究者從處理系統著手,極少人關注結構性能,導致現有機器人承重力弱、防損性差、穩定性低,同時散熱效果不佳;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因素,恰恰成了制約機器人受用壽命、性能穩定的瓶頸。同時現有阻燃劑對分散、材料加工成型和主要的機械性能等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提高了硬度,很難滿足一些柔軟彈性對材料的指標要求。所以,需要廣開思路,另辟蹊徑,從結構角度進行機器人智能裝置的研發。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三維深度視覺技術的機器人,帶有視覺傳感裝置,比如三維攝像頭、立體雷達等,從而可以進行三維深度視覺采集。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基于三維深度視覺技術的機器人,包括支架、控制盒、左驅動輪、右驅動輪、從動輪、控制平臺、控制器、視覺采集器;所述控制盒內裝有電池、左驅動輪控制電板、右驅動輪控制電板、接線端子;所述控制盒上裝有電源開關、急停按鈕;
所述左驅動輪控制電板與左驅動輪連接,右驅動輪控制電板與右驅動輪連接;所述電源、電源開關、接線端子依次連接;所述接線端子與左驅動輪控制電板、右驅動輪控制電板分別連接;所述急停按鈕與接線端子連接;
所述支架安裝在控制盒上;所述從動輪安裝在控制盒下;所述左驅動輪、右驅動輪分別安裝在控制盒兩側;所述控制平臺安裝在支架上半部分;所述控制器置于控制平臺上;
所述控制盒外側壁設有阻燃彈性材料層。
本實用新型中,所有部件都是現有產品,直接購買即可,各部件之間的連接也為常規連接,比如電連接、數據線連接;優選控制器為筆記本電腦,拿放輕便,利于指令輸入以及數據傳輸;左驅動輪、右驅動輪為現有帶有電機驅動的輪子,設有安裝軸用于安裝,也是機器人運行的動力,分別受到左驅動輪控制電板、右驅動輪控制電板的控制,每個輪子各采用一個控制板控制為本實用新型首創,現有技術一般都采用單一控制的方式,這導致現有機器人轉向系統很復雜,需要專門的轉向機構才能實現機器人轉向,本實用新型創造性的采用一個控制板控制一個輪子的方式,就可以使得左驅動輪、右驅動輪可以各自運行,比如利用左右輪運行速度的差別實現轉向,解決了現有技術需要額外的轉向系統才可轉向的缺陷;在左驅動輪、右驅動輪為動力驅動下,從動輪跟隨轉動,起到平衡穩定、提高承載力的效果,比現有兩輪機器人更靈活與穩定,從動輪為萬向輪,優選從動輪為兩個,與左驅動輪、右驅動輪匹配,提高轉向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中,驅動輪控制電板為現有產品,其電路結構簡單,為常規控制技術,利用其具體控制驅動輪電機運行的方法也是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控制器將信號傳導至驅動輪控制板進而指示驅動輪的電機運行,比如運行速度、時間、方向等,從而實現機器人的行走與轉向。這個結構非常簡單,僅需要利用常規技術控制驅動輪電機運行即可實現機器人定點行走以及穩定轉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控制器為指令發出場所,其為現有產品,其裝載現有常規程序,可以根據現有方法輸入指令,并通過數字信號傳導至驅動輪控制板,進而根據現有技術轉化為電信號控制驅動電機,最終控制驅動輪運行,實現機器人行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科技大學,未經蘇州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6940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機器人工具的標定系統
- 下一篇:一種基于機器人的電子元件手眼協調插件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