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輕量雙極化天線輻射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618658.2 | 申請日: | 2018-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2721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1 |
| 發明(設計)人: | 褚慶臣;孫儷;王文蘭;趙偉;高卓鋒;李炳才;王意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6 | 分類號: | H01Q1/36;H01Q1/50;H01Q1/38;H01Q21/00;H01Q23/00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宋晨煒 |
| 地址: | 5284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饋電芯片 巴倫 輻射體 饋電單元 雙極化天線輻射單元 線路板 安裝底座 振子臂 內腔 輕量 自動化生產 印制 疊放設置 覆銅線路 極化方向 金屬鍍層 連接設置 十字交叉 塑料注塑 一體成型 重量輕 附著 內置 支撐 生產 | ||
一種輕量雙極化天線輻射單元,包括輻射體和饋電單元,所述的輻射體包括四個位于上方的相同的振子臂、對振子臂進行支撐的巴倫、以及與巴倫連接設置在巴倫下方的安裝底座,在巴倫的巴倫內腔內置有饋電單元,輻射體為塑料注塑一體成型,在輻射體的整個外表面附著有金屬鍍層,饋電單元由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組成,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均為U形結構的印制線路板,兩塊印制線路板的一側或兩側上設有覆銅線路,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的U形底部十字交叉疊放設置,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的U形臂按極化方向插入巴倫內腔內并從安裝底座露出。該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重量輕,生產方便,精度高,指標穩定,便于自動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輻射單元,具體說的是一種輕量雙極化天線輻射單元。
背景技術
移動通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各種移動通信業務及種類的不斷增加,移動布網逐漸向深度和廣度布局。而目前即將推向商用的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5G相比目前的3G、4G,其應用頻段更高,對傳統天線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輻射單元作為天線中關鍵的組件,其常用的結構形式為壓鑄成型的金屬振子或印制板型振子,印制板振子頻帶較窄,在高頻陣列中使用時生產工序繁瑣,輻射效率較低。而金屬振子的結構缺點是重量重,壓鑄精度不易控制好,特別是在高頻時精度達不到要求,同時饋電方式采用的電纜與饋電片及振子輻射體焊接,生產工序多,一致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生產方便,精度高,指標穩定,便于自動化生產的輕量雙極化天線輻射單元。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輕量雙極化天線輻射單元,包括輻射體和饋電單元,所述的輻射體包括四個位于上方的相同的振子臂、對振子臂進行支撐的巴倫、以及與巴倫連接設置在巴倫下方的安裝底座,相對的兩個振子臂為一組極化,兩組振子臂正交設置,在巴倫的巴倫內腔內置有饋電單元,輻射體為塑料注塑一體成型,在輻射體的整個外表面附著有金屬鍍層,所述的饋電單元由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組成,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均為U形結構的印制線路板,其均由U形底部以及與U形底部一體的U形臂組成,兩塊印制線路板的一側或兩側上設有覆銅線路,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的U形底部十字交叉疊放設置,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的U形臂按極化方向插入巴倫內腔內并從安裝底座露出。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巴倫內腔的腔壁上設有用于饋電芯片A或/和饋電芯片B插入的導向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巴倫內腔的腔壁上設有卡扣,在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的U形臂底部設有開孔,當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插入巴倫內腔內,卡扣卡入相匹配的開孔內,將饋電芯片A和饋電芯片B固定在巴倫內腔內。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安裝底座的中心設有凸臺,凸臺的中心設有從凸臺的頂部貫穿至安裝底座底面的安裝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凸臺的高度大于凸臺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巴倫內腔內還設有將凸臺和巴倫內腔的腔壁進行連接的連接凸臺。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印制線路板的兩側均設有線路相同的覆銅線路,兩側的覆銅線路通過穿通印制線路板的金屬化過孔連接。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采用塑料注塑成型的輻射體,重量輕,精度高,指標穩定性好,印制線路板饋線與輻射體卡扣連接免除了焊接組裝等復雜工序,降低了生產成本,易自動化。本實用新型所述輻射單元更易在5G陣列化天線中大規模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天線陣列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輻射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61865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