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城市河道水體自凈強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612266.5 | 申請日: | 2018-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403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橋;郎建;孫大東;操昌碧;熊峰;白霞;孫源;蔡元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張競 |
| 地址: | 610072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城市河道水體 自凈 強化系統 本實用新型 城市河道 回水 擋水壩 河段 植物群落 水環境保護 添加微生物 運行成本 菌劑 河道 清潔 上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城市河道水體自凈強化系統,尤其是一種用于城市河道水環境保護領域的城市河道水體自凈強化系統。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城市河道水體自凈強化系統,包括設置在河道下游的擋水壩和位于擋水壩上游的回水河段,所述回水河段內布置有沉水植物群落。本實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體自凈強化系統,運行成本低,無需持續添加微生物菌劑便可以長久維持城市河道清潔,可以顯著提高城市河道的自凈能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城市河道水環境保護與水體自凈強化系統。
背景技術
在建設綠色城市和生態城市的建設中,城市河流、人工溝渠等景觀水體成為了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城市河道作為城市水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城市人居環境和居民健康水平都有重要意義。
然而,城市河流由于周圍污染物的大量進入,使得河道水質極差,水體自凈能力不足。對于城市河道水體治理往往采取河道清淤、沿岸截污等措施,雖可以短時間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本身水體自凈能力較差,隨著周圍一些不可控的污染物質進入,城市河道水質很難長久保持活力,加強水體自凈能力才是城市河道維持水體長久清潔的關鍵。
目前,一些加強河道水體自凈的方法多集中于添加微生物菌劑或對河道水體近期曝氣充氧。添加微生物菌劑在短時間內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一旦停止添加,河道水體很快恢復原狀;對于河道曝氣充氧,目前并無系統設計布置,多注重景觀效果,對于河道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去除效果甚微。此外,這些調控手段,運行成本高,甚至微生物菌劑添加還存在生物風險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運行成本低,無需持續添加微生物菌劑便可以長久維持城市河道清潔,可以顯著提高城市河道自凈能力的城市河道水體自凈強化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城市河道水體自凈強化系統,包括設置在河道下游的擋水壩和位于擋水壩上游的回水河段,所述回水河段內布置有沉水植物群落。
進一步的是,在所述回水河段內沿水流方向交替設置有好氧區和厭氧區。
進一步的是,在所述回水河段間隔設置曝氣裝置。
進一步的是,所述回水河段的平均水深小于2m。
進一步的是,所述沉水植物群落位于回水河段水深1.5m以上的區域。
進一步的是,所述沉水植物群落為金魚藻和/或狐尾藻。
進一步的是,所述沉水植物群落的覆蓋度在50%以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河道下游構建擋水壩,形成一定的回水河段,從而構成河道式氧化塘,并在回水河段內布置有沉水植物群落。設置在河道式氧化塘的沉水植物群落一方面為水體中微生物提供了載體,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水中污染物質;另一方面沉水植物代謝作用吸收水體中營養元素,通過沉水植物收割可去除水體中的污染物質。本實用新型形成的河道式氧化塘大大延長了水體在回水河段的停留時間,讓水體中的污染物在沉水植物群落和微生物的凈化環境作用下得到較長時間的充分降解,使水體中的污染物能夠被得到更加徹底地凈化。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城市河道下游構建攔水壩形成一個河道式氧化塘,結合生態工程、微生物代謝環境等打造,最終使河道水體的自凈得到強化,克服了現有水體污染治理方法中無法使城市河道長久保持穩定良好的自體凈化能力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城市河道水體自凈強化系統的原理圖。
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擋水壩1、回水河段2、沉水植物群落3、好氧區4、厭氧區5、曝氣裝置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61226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