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熱補償的高溫有機廢氣循環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596899.1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5121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友超;王曉珍;徐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B01D53/02 | 分類號: | B01D53/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為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龍玉洪 |
| 地址: | 40133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氣處理 高溫有機廢氣 吸附層 循環處理系統 活性炭 解吸過程 有機廢氣 熱補償 有機物 熱層 吸附 本實用新型 活性炭解吸 環保節能 交替使用 吸附過程 系統結構 冷卻罐 解吸 脫附 冷卻 | ||
一種帶熱補償的高溫有機廢氣循環處理系統,包括至少2個廢氣處理罐,廢氣處理罐中設有吸附層和輔熱層套,每個廢氣處理罐的吸附層均能進行有機物的吸附和解吸過程,高溫有機廢氣先進入一個廢氣處理罐利用其熱量使吸附層進行解吸,再經過冷卻罐冷卻后進入下一個廢氣處理罐進行有機物的吸附過程,兩個廢氣處理罐可以交替使用,在廢氣處理罐進行解吸過程時,輔熱層套能為其提供熱量輔助。本實用新型能連續進行高溫有機廢氣的處理,活性炭脫附的時不必停止有機廢氣的吸附,同時能對有機廢氣進行有效降溫,能為活性炭解吸提供輔熱,提升了活性炭的利用率,整個系統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環保節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有機廢氣處理,具體設計一種帶熱補償的高溫有機廢氣循環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有機廢氣是許多工業企業,如石油、輕工、食品、化工等行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常見污染物,如果未進行有效處理直接排放,將會嚴重污染環境。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處理有機廢氣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隨著吸附過程的進行,活性炭表面富集的污染物越來越多,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也會逐漸降低直至活性炭完全飽和。吸附飽和后的活性炭若不進行再生處理,則必須被拋棄,而拋棄后的活性炭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時加大吸附操作的成本。
現有的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基本都是當活性炭吸附飽和后,先停止有機廢氣的吸附過程,然后對活性炭進行解吸,等飽和活性炭解吸完全后再用于進行有機廢氣的吸附,這樣間歇式吸附過程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操作較為麻煩,并且活性炭停止吸附之后有機廢氣得不到及時處理,排進大氣會污染環境。
同時,當工廠生產任務加重,有機廢氣排氣量增大時,往往需要增加有機廢氣罐數量以保證有機廢氣的處理效率,新增的有機廢氣罐與舊的有機廢氣罐形成兩個或多個單獨的個體,無法進行連續性操作,其成本較高,多個單獨的有機廢氣罐一起運行時能耗較高,由于只能間歇式操作,處理效率也相對較低,現在需要一種能循環操作,可持續性進行有機物吸附的有機廢氣處理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為解決以上一個或者多個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熱補償的高溫有機廢氣循環處理系統。
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帶熱補償的高溫有機廢氣循環處理系統,其關鍵在于:包括至少兩個豎向設置的廢氣處理罐,所述廢氣處理罐底部設有進氣口,所述廢氣處理罐的頂部分別連接有凈化氣管和濁氣管;
所述廢氣處理罐內水平正對設有兩個隔離網,從而將所述廢氣處理罐內腔從下往上分隔為所述第一集氣腔、吸附層和第二集氣腔,兩個隔離網之間填充活性炭形成所述吸附層,所述廢氣處理罐的內壁圍繞所述吸附層設有輔熱層套,該輔熱層套位于兩個所述隔離網之間,所述輔熱層套外壁緊抵所述廢氣處理罐內壁,所述輔熱層套的內部區域填充所述活性炭;
所述廢氣處理罐內腔中設有內管,所述內管埋設于吸附層內,所述內管的進口端向下穿過所述第一集氣腔并伸出所述廢氣處理罐的底部,所述內管的出口端向上穿過所述第二集氣腔并伸出所述廢氣處理罐的頂部;
上一個所述廢氣處理罐內的所述內管的出口端與下一個所述廢氣處理罐的進氣口連通,最后一個所述廢氣處理罐內的所述內管的出口端與第一個所述廢氣處理罐的進氣口連通;
還包括有同一個冷卻罐,所有所述內管的出口端穿過所述冷卻罐的內腔后分別插入對應的所述廢氣處理罐的進氣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科技學院,未經重慶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5968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