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下向流反硝化濾池進水渠配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596515.6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619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陸海波;劉玉蘭;古杏紅;丁建波;錢曉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楊春女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硝化濾池 配水裝置 進水渠 下向流 套管 配水渠 技術方案要點 污水處理領域 本實用新型 軟管 固定件 配水管 預埋 伸出 暴露 延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下向流反硝化濾池進水渠配水裝置,屬于污水處理領域,旨在提供一種下向流反硝化濾池進水渠配水裝置,其優點在于,便于更換暴露在空氣中的配水管,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預埋在配水渠底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延伸出配水渠的底部,且在伸出的一端通過固定在套管上的固定件套設有軟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下向流反硝化濾池進水渠配水裝置。
背景技術
下向流反硝化濾池進水渠目前配水主要采用堰配水,由于濾池的水頭損失會隨著堵塞程度變化,由此導致濾池液位的變化,在濾池液位較低的情況下,配水渠堰后跌水高度較大,導致反硝化濾池內復氧,影響反硝化濾池的運行效果。
公告號為CN206666221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深床反硝化濾池,包括濾池、總進水渠道和濾池配水渠道,總進水渠道與濾池配水渠道之間安裝有進水閥。濾池配水渠道底端設置有反沖洗排水管。濾池內壁上設置有進水配水管,進水配水管的一端與濾池配水渠道內部連通,進水配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濾池內部,濾池內部的底端設置有濾磚層,濾磚層頂端覆有濾料層。濾池內部設置有反沖洗氣管,反沖洗氣管的一端伸入到濾磚層與濾料層之間,反沖洗氣管的另一端與反沖洗風機連接。濾池底端設置有布水廊道,布水廊道頂端與濾磚層底端連通,布水廊道的入水端與反沖洗水泵的出水口連接,布水廊道的出水端與濾池外部連通。
但是進水配水管將配水渠內的水導入濾池內部,長期使用后暴露在空氣中的進水配水管易于老化,此時需要更換進水配水管,而進水配水管一端與濾池配水渠道內部連通,不易更換進水配水管。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下向流反硝化濾池進水渠配水裝置,其優點在于,便于更換暴露在空氣中的配水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下向流反硝化濾池進水渠配水裝置,包括預埋在配水渠底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延伸出配水渠的底部,且在伸出的一端通過固定在套管上的固定件套設有軟管。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套管預埋在配水渠內,當配水渠內通水時,使得套管不會暴露在空氣中,且套管在伸出配水渠的底部的一端連接有軟管,此時軟管通過固定件固定在套管上,保護了套管且軟管在老化后,通過固定件即可將軟管更換,操作方便,此時配水渠內的水通過套管和軟管進入濾池內,可以有效減小因為配水導致的反硝化濾池復氧,維持反硝化濾池的缺氧環境,有利于保障反硝化濾池的運行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包括設置在軟管套在套管外的第一弧形壓環和第二弧形壓環,所述第一弧形壓環和第二弧形壓環相對設置在軟管外壁且在相對的一側均設有連接板,兩個所述連接板通過連接螺栓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弧形壓環和第二弧形壓環的設置便于將軟管壓在套管上,且連接螺栓的設置使得第一弧形壓環和第二弧形壓環將軟管壓緊在套管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套管在與軟管連接的外壁設有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壓環和第二弧形壓環內壁均設有供凸起嵌入的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第一弧形壓環和第二弧形壓環將軟管壓緊在套管上時,凸起進入凹槽內進而進一步加強了軟管和套管的連接,使得軟管穩定的固定在套管外。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包括開設在套管與軟管抵觸外壁的環形固定槽以及設置在軟管外壁的并嵌入固定槽內的箍帶,所述箍帶的一端開設有若干固定孔,另一端設有供箍帶一端穿過的固定環,當箍帶的一端穿過固定環時,所述固定環上螺紋連接有穿過固定孔的鎖緊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箍帶放入固定槽內,并將箍帶的一端穿過固定環,此時固定環上的鎖緊桿穿過固定孔,將箍帶扎緊,使得軟管被固定在套管上,拆卸時將鎖緊桿從固定環上拆下即可,操作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為設置在套管與軟管抵觸外壁的外螺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5965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