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冷卻壁的板管式氣液換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571087.1 | 申請日: | 2018-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498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 發明(設計)人: | 尚立寶;張忠華;付志宇;趙英春;隋皓;何海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板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7/00 | 分類號: | F28D7/00;F28F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夏怡珺 |
| 地址: | 201508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板管式 密封體 換熱件 制冷介質流道 換熱芯體 殼體 本實用新型 氣液換熱器 熱氣流通道 換熱單元 冷卻通道 冷卻壁 連通 制冷介質出口 制冷介質進口 冷凝液出口 出氣通道 傳熱效果 間隙形成 進氣通道 殼體內部 耐壓能力 平行設置 冷卻孔 耐溫 分隔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冷卻壁的板管式氣液換熱器,包括:殼體和設置于殼體內部的換熱芯體,殼體與換熱芯體之間的間隙形成冷卻通道;換熱芯體包括密封體和多個平行設置的換熱單元,每個換熱單元包括至少一個板管式換熱件;密封體與所有的板管式換熱件的兩端連接,密封體上設有多個與所有的板管式換熱件上的制冷介質流道連通的冷卻孔,所有的板管式換熱件之間為熱氣流通道,密封體將熱氣流通道與制冷介質流道分隔,制冷介質流道與冷卻通道連通;密封體上設有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殼體上設有制冷介質進口、制冷介質出口和冷凝液出口。本實用新型具有高效的傳熱效果和較高的耐溫、耐壓能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冷卻壁的板管式氣液換熱器。
背景技術
冷凝式鍋爐能從鍋爐排煙中吸收水蒸氣中所含的水蒸氣潛熱,可將熱效率提高到100%以上,排煙中的有害物濃度大大降低,可減輕對大氣的污染,有利于環保。冷凝式鍋爐通過氣液換熱器實現回收煙氣中水蒸氣冷凝放出的液化潛熱的目的。
目前,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氣液換熱器采用管狀換熱元件,通過鰭片管、銷釘管、翅片管等形式增加換熱面積,但煙氣中的灰塵極易附著在管狀換熱元件表面,降低換熱效果,甚者堵塞煙氣的流動通道,無法回收煙氣熱量,同時附著的灰塵難以清洗,增加換熱器的運行及維護成本;另外,上述管狀換熱元件的材質通常為銅、鋁、鋼、鑄鐵,在高溫煙氣的工況下,煙氣溫度為1000℃或以上時,難以保證有足夠的剛度及強度來滿足換熱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冷卻壁的板管式氣液換熱器,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冷卻壁的板管式氣液換熱器,包括:殼體和設置于所述殼體內部的換熱芯體,所述殼體與所述換熱芯體之間的間隙形成冷卻通道;所述換熱芯體包括密封體和設置于所述密封體內部的至少一個換熱單元;當所述換熱單元的數量大于等于兩個時,所有的所述換熱單元平行設置;每個所述換熱單元包括多個平行設置的板管式換熱件,每個板管式換熱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換熱板和第二換熱板,所述第一換熱板的兩側分別通過第一過渡部和第二過渡部與所述第二換熱板的兩側連接,形成兩端貫通且周向閉合的制冷介質流道;所述第一換熱板和所述第二換熱板上若干處的板壁均從所述制冷介質流道的內部向外部凸出,構成凸起部;所述密封體與所有的所述板管式換熱件的兩端連接,所述密封體上設有多個與所有的所述板管式換熱件上的制冷介質流道連通的冷卻孔,所有的所述板管式換熱件之間為熱氣流通道,所述密封體將所述熱氣流通道與所述制冷介質流道分隔,所述制冷介質流道與所述冷卻通道連通;所述密封體上設有將所述熱氣流通道與所述殼體的外部連通的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所述殼體上設有將殼體的內部與外部連通的制冷介質進口、制冷介質出口和冷凝液出口。
優選地,當所述換熱單元的數量大于等于兩個時,所有的所述板管式換熱件的兩端分別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有的所述換熱單元中至少一個所述換熱單元中的所有的板管式換熱件的第一端為芯體介質入口,所述密封體上所有的與所述芯體介質入口對應的冷卻孔上覆蓋有介質進口導向罩,所述介質進口導向罩處于所述密封體的外部,所述介質進口導向罩與所述制冷介質進口連通;所有的所述板管式換熱件的第二端所對應的所述密封體的所有的所述冷卻孔上覆蓋有一支撐折流罩,所述支撐折流罩處于所述密封體的外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板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板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5710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