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油機進氣噴射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567647.6 | 申請日: | 2018-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5872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軍;劉華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61/14 | 分類號: | F02M61/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噴油器 進氣道 汽油機 本實用新型 噴射系統 進氣 燃燒室 汽車發動機技術 充分混合 顆粒排放 噴射距離 進氣門 噴油量 噴油 濕壁 油束 發動機 燃燒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汽油機進氣噴射系統,進氣道經由進氣門連接至燃燒室,所述的進氣道上設置兩個噴油器。本實用新型用兩個噴油器取代一個噴油器的布置,可以減少單個噴油器的噴油量,從而縮短噴油時間,有效降低油束噴射距離,改善濕壁現象,使燃油和空氣充分混合,保證燃燒更加充分,從而明顯降低發動機的顆粒排放。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油機進氣噴射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我國對汽車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日趨嚴格。在最新的《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中,對汽車尾氣的顆粒排放限值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
目前我國汽車發動機領域中,部分汽油機采用缸外燃油噴射系統,對此類汽油機而言,顆粒排放明顯超標?,F有技術中,在進氣道上安裝單個噴油器,會造成燃油與空氣混合不均勻,加重濕壁情況,在整個燃燒過程中,空燃比較小會使燃燒不完全,產生更多的顆粒排放。采用先進的后處理系統可以降低顆粒排放,但會使成本明顯增加,同時也會加大整機重量及結構。因此,需要通過改善汽油機內部結構來達到降低顆粒排放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油機進氣噴射系統,降低進氣道噴射汽油機的顆粒排放。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油機進氣噴射系統,進氣道經由進氣門連接至燃燒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道上設置兩個噴油器。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用兩個噴油器取代一個噴油器的布置,可以減少單個噴油器的噴油量,從而縮短噴油時間,有效降低油束噴射距離,改善濕壁現象,使燃油和空氣充分混合,保證燃燒更加充分,明顯降低顆粒排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一種汽油機進氣噴射系統,進氣道經由進氣門連接至燃燒室,所述的進氣道上設置兩個噴油器。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在進氣道上設置兩個噴油器代替傳統的單個噴油器,這樣就將原來單個噴油器的噴油量進行了分擔,每個噴油器的噴油量只有原來的一半,這樣也就明顯的縮短了一倍的噴油時間,可以有效的降低油束的噴射距離。通過這樣的布置,可以讓燃油與空氣混合更加均勻,這樣的混合氣可以保證燃燒室內的燃燒更加充分,不充分燃燒的占比被明顯降低,因此從發動機燃燒所生成的顆粒排放明顯降低。
具體的優選方案是,所述的進氣道包括對應于一個燃燒室布置的進氣主道10,進氣主道10一分為二構成的兩個進氣分道11經由對應的進氣門20連接至燃燒室,兩個進氣分道11上各布置一個噴油器30。具體實施時,每個噴油器30都對應一個進氣門20,相比傳統的進氣道單噴油器布置而言,這樣的布置避免了油束與進氣道中部壁面的接觸,可以明顯的改善此部分的濕壁情況,使燃油和空氣混合更加均勻,從而保證燃燒室內混合氣的充分燃燒。
進一步的,所述噴油器30布置在進氣分道11的上部。更為優選的方案是所述噴油器30布置在進氣門導桿21和進氣分道11之間的區域內且兩者整體上呈同向布置。采用上述方案實施時,噴油器30的布置有利于利用發動機缸蓋部分的空間,方便與油軌的配適。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發動機整體結構,成本無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通過在進氣道的兩個進氣分道11上各布置一個噴油器30,可以明顯縮短噴油時間,降低油束噴射距離,減少濕壁面積,從而保證燃油與空氣充分混合,使燃燒更加充分合理,降低顆粒排放。因此,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汽油機進氣噴射系統滿足新排放法規對進氣道噴射汽油機的性能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5676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