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炒米炒制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520245.0 | 申請日: | 2018-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311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含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長壽區可又可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7/10 | 分類號: | A23L7/10;A23P30/00;A23P30/4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黃書凱 |
| 地址: | 40122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攪拌軸 攪拌筒 錐齒輪 齒輪 鍋體 第二側壁 第一側壁 轉動連接 錐齒軸 炒米 嚙合 本實用新型 齒輪軸 攪拌葉 內齒圈 炒制 電機 輸出端連接 螺旋葉片 食品加工 翻炒 外壁 費力 | ||
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的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炒米炒制鍋,包括鍋體、電機和機架,鍋體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鍋體上設有攪拌軸,攪拌軸同時轉動連接在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上,攪拌軸的與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攪拌軸的中部固定設有若干第一攪拌葉;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上均轉動連接有攪拌筒和齒輪軸,攪拌筒的外壁上設有若干第二攪拌葉,攪拌筒內設有內齒圈,攪拌軸上固定有第一齒輪,齒輪軸上固定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分別與第一齒輪和內齒圈嚙合;攪拌筒上還設有第一錐齒輪,鍋體的底部轉動連接有錐齒軸,錐齒軸上設有第二錐齒輪,第二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錐齒軸上還設有螺旋葉片。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人工翻炒費時費力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的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炒米炒制鍋。
背景技術
炒米是由米炒熟后而得的米粒。加工方法是將米蒸煮、去殼,然后將米放置于炒鍋中,用明火加熱,經不斷的翻拌下,米在不斷的受熱脫水由白變赤,加工好的炒米,色黃而不焦,米堅而不硬。有的炒米可以直接食用,還有的炒米能夠進行進一步加工而變成烹飪過程中的調料品。
由于一次炒制所需炒米的量巨大,所以如果不進行翻炒則會導致炒鍋底部的米過度加熱,而炒鍋內部上方的米受熱溫度不夠,傳統工藝中,車間工人會使用大鍋鏟來對炒米進行翻炒,使炒米能夠被均勻加熱,但是此方法費時費力。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炒米炒制鍋,以解決人工翻炒費時費力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為:炒米炒制鍋,包括鍋體、電機和機架,所述鍋體和電機均固定設置在機架上,所述鍋體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相對,鍋體上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同時轉動連接在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上,攪拌軸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端同軸連接,攪拌軸的中部固定設有若干第一攪拌葉;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上均轉動連接有攪拌筒和齒輪軸,攪拌筒與攪拌軸同軸設置,攪拌筒的外壁上設有若干第二攪拌葉,攪拌筒內同心設有內齒圈,所述攪拌軸上同軸固定有第一齒輪,所述齒輪軸上同軸固定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分別與第一齒輪和內齒圈嚙合;所述攪拌筒上還同軸設有第一錐齒輪,所述鍋體的底部轉動連接有錐齒軸,所述錐齒軸上同軸設有第二錐齒輪,第二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所述錐齒軸上還同軸設有螺旋葉片。
本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將炒米放入到鍋體中,再向鍋體中加入食用油,最后啟動電機。電機帶動攪拌軸轉動,攪拌軸帶動第一攪拌葉和第一齒輪轉動,第一齒輪帶動第二齒輪轉動,第二齒輪帶動內齒圈和攪拌筒轉動,攪拌筒帶動第二攪拌葉轉動且第二攪拌葉的轉動方向與第一攪拌葉相反。攪拌筒還會帶動第一錐齒輪轉動,第一錐齒輪帶動第二錐齒輪轉動,第二錐齒輪帶動錐齒軸和螺旋葉片轉動,螺旋葉片就能將炒米向上帶動。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中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能夠翻炒炒米,同時由于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的轉動方向相反,所以其在翻炒時能夠使所有炒米混合均勻,使得所有炒米受熱均勻而不會出現過度加熱的問題。2.本方案中,錐齒軸和其上的螺旋葉片也能轉動,螺旋葉片就能夠將鍋體內部上方的炒米向下運輸,使炒米混合得更加均勻。
進一步,所述鍋體的內壁上設有儲水盒和儲油盒,所述儲水盒的頂部與儲油盒的頂部連通,儲油盒上設有壓力閥。再炒制過程中需要多次加入食用油,采用本方案,鍋體對炒米加熱后,熱量會傳遞到儲水盒中,儲水盒中的水受熱后膨脹并形成水蒸氣,此時儲水盒內的壓力增大,當其壓力達到壓力閥的預設值時,水蒸氣會從壓力閥中噴出并帶動儲油盒中的食用油噴出。
進一步,所述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上靠近攪拌軸的一端設有通槽。采用本方案,當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在轉動時,可能會將炒米翻炒到鍋體外側,而采用本方案,炒米會從通槽中落到鍋體內。
進一步,所述鍋體的底部凹凸不平。采用本方案能夠增大鍋體底部的面積,其受熱面積也會變大,提高炒制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長壽區可又可食品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市長壽區可又可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5202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直條米粉連續式復蒸裝置
- 下一篇:長生菜面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