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胸罩連扣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481561.1 | 申請日: | 2018-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1601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徐妹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徐妹 |
| 主分類號: | A41F1/04 | 分類號: | A41F1/04 |
| 代理公司: | 汕頭市南粵專利商標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飛峰 |
| 地址: | 515000 廣東省汕頭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掛 胸罩 掛柱 連扣 外卡柱 所在平面 上弧架 內棱 凸臺 下端 佩戴 本實用新型 吊帶調節 肌膚接觸 敏感肌膚 平面平行 三棱柱狀 向下延伸 有效減少 呈弧狀 固定罩 主框架 上端 肩帶 下緣 胸部 摩擦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文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胸罩連扣,其主框架上端為呈弧狀的上弧架,向下延伸呈兩側架;兩側架下端之間設置有上掛柱、下掛柱,上掛柱、下掛柱所在平面與兩側架的內平面平行,且下掛柱位于兩側架最下端;兩側架中部向外形成一對凸臺,兩凸臺間設置有呈三棱柱狀的,高度為2?3mm的外卡柱,且外卡柱的內棱朝向內側且高于上掛柱、下掛柱所在平面1?2mm;上弧架下緣、外卡柱的內棱、上掛柱、下掛柱兩兩間的距離為2?3mm,通過使用單一連扣固定罩杯與肩帶,使吊帶調節結構在調節時,不對胸部外側的敏感肌膚發生摩擦,在佩戴胸罩過程中連扣不與肌膚接觸,有效減少佩戴胸罩時的不必要調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文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胸罩連扣。
背景技術
目前胸罩的罩杯和肩帶之間采用圈扣作為固定兩者的結構,同時采用捌扣作為調節肩帶長短的部件,通常捌扣設置于乳房外側上緣與鎖骨下方之間,該部位皮膚敏感度較高;通常的,手臂活動多以向前運動為主,在手臂前伸過程中,細小且厚度較薄的捌扣容易因前伸動作而發生滑移,使捌扣與胸部外側部位的敏感肌膚摩擦而引起不適,而在特定場合時調節胸罩時,會不同程度地引起尷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胸罩連扣,通過使用單一連扣固定罩杯與肩帶,使吊帶調節結構在調節時,不對胸部外側的敏感肌膚發生摩擦,在佩戴胸罩過程中連扣不與肌膚接觸,有效減少佩戴胸罩時的不必要調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手段加以實施:
一種胸罩連扣,其主框架上端為呈弧狀的上弧架,向下延伸呈兩側架;兩側架下端之間設置有上掛柱、下掛柱,上掛柱、下掛柱所在平面與兩側架的內平面平行,且下掛柱位于兩側架最下端;兩側架中部向外形成一對凸臺,兩凸臺間設置有呈三棱柱狀的,高度為2-3mm的外卡柱,且外卡柱的內棱朝向內側且高于上掛柱、下掛柱所在平面1-2mm;上弧架下緣、外卡柱的內棱、上掛柱、下掛柱兩兩間的距離為2-3mm。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兩側架之間的間距為15-20mm。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弧架下緣與下掛柱之間的間距為10-15mm。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上弧架上緣與下掛柱之間的間距為15-20mm。
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案,所述的兩側架外側面設置有裝飾珠。
作為另一種有效的方案,所述的上弧架外側面的中央設置有防滑凸起。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之處:
1.本連扣用于連接罩杯和肩帶之間,在佩戴過程中,尤其是二分之一款式罩杯,連扣在肩帶的牽引下,上懸于肩部與胸部之間平滑曲線的上方,平常狀態下或前伸運動不與肌膚接觸,減少穿戴胸罩過程中因連扣部位設置不合理引起的穿戴不適感;
2.合理設置連扣的上弧架下緣、外卡柱的內棱、上掛柱、下掛柱的相對距離,在穿戴胸罩時,肩帶被拉伸至緊繃使肩帶被外卡柱的內棱所頂壓,可有效的減少肩帶的滑動;另外于上弧架外側面的中央設置有防滑凸起,可進一步減少肩帶的滑動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與吊帶綁縛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容易被理解,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徐妹,未經陳徐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4815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膠條滑動調節褲扣
- 下一篇:一種消防員自測防護監控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