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聲束合成音柱及音響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458957.4 | 申請日: | 2018-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478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榮強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20 | 分類號: | H04R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吳開磊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喇叭 第二端部 第一端部 聲束 音柱 高音單元 喇叭單元 音響系統 合成 罩體 本實用新型 可拆卸連接 依次連接 音響設備 架設 | ||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多聲束合成音柱及音響系統,屬于音響設備領域。該多聲束合成音柱包括:箱體、罩體、高音單元和喇叭單元,所述罩體與所述箱體的喇叭端可拆卸連接,所述喇叭單元包括第一喇叭、第二喇叭、第三喇叭和第四喇叭,所述喇叭端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依次連接,所述第一端部上設有所述第一喇叭,所述第二端部上設有所述第二喇叭,所述第三端部上設有所述第三喇叭,所述第四端部上設有所述第四喇叭,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第三端部形成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150度的夾角,所述高音單元架設于所述第二喇叭與所述第三喇叭之間。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音響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多聲束合成音柱及音響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音柱的聲束,其在形成主掰時必定帶來無用及干擾的旁掰,旁掰的形成給系統造成聲干涉,同時帶來一系列問題:如產生梳妝效應,導致聲場不均勻,容易引起嘯叫;旁掰產生使主掰效率大大降低,導致柱面波過早轉變成球面波,輻射距離銳減。旁掰輻射出的無用聲波在空間產生多次反射,如天花板、地板等,影響語言的清晰度。
然而目前國際上主流廠商,對聲束產生的旁掰采用的技術手段更多的是抑制其出現,有通過物理方式或單元特殊定制的方式,也有通過電子DSP技術來消除。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音柱的聲波經過天花板、地板等建筑反射后,聲音不清晰;以及無用的旁掰在空間傳播容易引起梳妝效應,導致生產不均勻,容易引起嘯叫。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是目前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聲束合成音柱及音響系統,其能夠改善上述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多聲束合成音柱,其包括箱體、罩體、高音單元和喇叭單元,所述罩體與所述箱體的喇叭端可拆卸連接,所述喇叭單元包括第一喇叭、第二喇叭、第三喇叭和第四喇叭,所述喇叭端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依次連接,所述第一端部上設有所述第一喇叭,所述第二端部上設有所述第二喇叭,所述第三端部上設有所述第三喇叭,所述第四端部上設有所述第四喇叭,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第三端部形成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150度的夾角,所述高音單元架設于所述第二喇叭與所述第三喇叭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高音單元包括支架、高音喇叭和本體,所述高音喇叭安裝在所述本體上,所述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本體連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的連接端連接,所述本體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喇叭,所述本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三喇叭。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三端部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二斜面相交形成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150度的夾角。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喇叭的數量為多個。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喇叭的數量為2個。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罩體上設有多個通孔。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第四喇叭的數量為多個。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第四喇叭的數量為2個。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一體成型。
一種音響系統,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多聲束合成音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榮強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榮強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4589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