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圍護墻逆作頂板處節(jié)點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0457030.9 | 申請日: | 2018-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1218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閆朝濤;付秀勇;惠麗萍;黃志堅;沙金碩;王義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張亞軍 |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圍護墻 預留槽 槽道 本實用新型 加強鋼筋 節(jié)點結構 結構頂板 預埋 既定高度位置 頂板支撐 加強鋼板 結構輪廓 內側結構 輪廓線 斜坡狀 下坡 預留 穿過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圍護墻逆作頂板處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在于,圍護墻的內側結構輪廓線為具有預留槽的結構,圍護墻的外側結構輪廓線為直線;在圍護墻的內側一側,安裝有穿過預留槽的加強鋼筋;預留槽頂部呈斜坡狀,由外及里下坡;預留槽底部設有預埋加強鋼板;在圍護墻內部預埋有加強鋼筋和圍護墻內部配筋。本實用新型可以解決圍護墻在既定高度位置預留逆作結構頂板槽道,槽道的高度與結構頂板厚度相對應,槽道的寬度滿足頂板支撐需要等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下工程采用逆作施工時的結構節(jié)點設計技術,也適用于圍護墻參與主體結構抗浮時的節(jié)點設計技術。
背景技術
現有的利用圍護墻作為支撐的做法通常有:
1、壓低圍護墻墻頂,使圍護墻墻頂與逆作結構的頂板底面齊平,結構直接支撐在圍護墻墻頂之上。由于地下結構覆土有一定深度或者逆作部分的結構頂板在地面下一定深度部位,簡單壓低圍護墻墻頂的做法需要在圍護墻墻頂以上范圍內放坡或另增設淺層支護體系,既造成圍護體系復雜,占地面積增大,也導致工期加長和投資的增加,在場地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該方式有明顯的局限性。
2、后開槽技術。在預定圍護墻位置人工風鎬破除墻體混凝土,此方式除了影響圍護墻墻體局部強度、承載能力外,重要的是加重了作業(yè)人員的工作強度,鑿除過程產生的噪聲、粉塵也對作業(yè)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響。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圍護墻逆作頂板處節(jié)點結構,以解決圍護墻在既定高度位置預留逆作結構頂板槽道,槽道的高度與結構頂板厚度相對應,槽道的寬度滿足頂板支撐需要等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圍護墻逆作頂板處節(jié)點結構,圍護墻的內側結構輪廓線為具有預留槽的結構,圍護墻的外側結構輪廓線為直線;在圍護墻的內側一側,安裝有穿過預留槽的加強鋼筋;預留槽頂部呈斜坡狀,由外及里下坡;預留槽底部設有預埋鋼板;在圍護墻內部預埋有加強鋼筋和圍護墻內部配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圍護墻墻身預留槽道的方式,避免了結構體系復雜、場地占用矛盾、工作環(huán)境惡劣等問題,符合綠色、環(huán)保、健康理念,同時可保證工程質量、節(jié)約工期和造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編號:1、圍護墻內側結構輪廓線;2、圍護墻外側結構輪廓線;3、圍護墻預留槽;4、圍護墻預埋槽內貫穿上下的主筋;5、預留槽頂斜坡面;6、預留槽底預埋鋼板;7、加強鋼筋;8、圍護墻內部配筋。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參見圖1所示。一種圍護墻逆作頂板處節(jié)點結構,圍護墻的內側結構輪廓線1為具有預留槽3的結構,圍護墻的外側結構輪廓線2為直線;在圍護墻的內側一側,安裝有穿過預留槽3的加強鋼筋7;預留槽頂部呈斜坡狀,由外及里下坡的斜坡面5;預留槽底部設有預埋鋼板6;在圍護墻內部預埋有加強鋼筋7和圍護墻內部配筋8。
圍護墻在既定高度位置預留逆作結構頂板槽道,槽道的高度與結構頂板厚度相對應,槽道的寬度滿足頂板支撐需要。
為滿足圍護墻鋼筋籠吊裝需要,圍護墻主筋仍貫通設置,形成整體鋼筋骨架結構;在基坑開挖至預留槽位置時割除固定預留槽的連接件,施作主體結構頂板。
為滿足施工階段的承載要求,開槽處需設置加強筋,增設預埋鋼板。
為便于槽道模板拆除和槽道內結構頂板混凝土澆筑,保證結構頂板面與圍護墻密貼,槽道頂面呈斜坡狀,由外及里下坡。
制作要點如下:
1、在圍護墻鋼筋籠綁扎過程中安裝預留槽加強鋼筋、鋼板,固定好預埋槽道模板,模板內做填充處理,防止模板漏漿填塞槽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4570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