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外工具模板及變形縫模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443295.3 | 申請日: | 2018-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635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馮慶飛;朱超峰;鄭榮帥;劉林;張凱;曹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1/08 | 分類號: | E04G11/08;E04G17/065;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余劍琴 |
| 地址: | 10007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具模板 變形縫 側模板 內模板 模板結構 螺紋鋼筋 支座槽 預埋 本實用新型 成型混凝土 對拉螺桿 非零夾角 加固鋼管 節約材料 內側表面 外側表面 外高內低 相對設置 剪力墻 有效地 頂緊 卡接 拉緊 下端 拆除 施工 | ||
一種變形縫模板結構,包括外工具模板、內模板與設置于所述外工具模板一端的側模板,所述外工具模板與所述側模板連接形成所述變形縫的外側表面,所述內模板用于形成所述變形縫的內側表面,所述外工具模板、所述側模板分別與所述內模板相對設置并由對拉螺桿拉緊固定,所述外工具模板與所述側模板具有非零夾角,所述內模板與所述側模板分別由加固鋼管頂緊加固,所述外工具模板的下端設有支座槽,所述支座槽用于與預埋于下部已成型混凝土中的螺紋鋼筋卡接,所述螺紋鋼筋通過外高內低的方式預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工具模板及變形縫模板結構實現了變形縫兩側剪力墻的同時施工,支設與拆除簡單方便,有效地節約材料、縮短工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地來說,是一種外工具模板及變形縫模板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變形縫模板支設施工中,一般先施工完一側剪力墻后,再施工另一側剪力墻;或者在變形縫中填塞聚苯板等。上述施工方式容易造成材料浪費、工期延長,與綠色施工的理念背道而馳。同時,施工質量不易控制。若聚苯板填塞方式,還存在聚苯板不能拆除或不易拆除干凈的弊端。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外工具模板及變形縫模板結構,支設與拆除簡單方便,可同時于變形縫兩側進行剪力墻建設施工,有效地節約材料、縮短工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外工具模板,所述外工具模板用于與側模板連接形成變形縫的外側表面,所述外工具模板的下端設有支座槽,所述支座槽用于與預埋于下部已成型混凝土中的螺紋鋼筋卡接,所述螺紋鋼筋通過外高內低的方式預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外工具模板由鋼板制成,且重量不大于現場起吊設備的起重量,所述外工具模板的上端設有吊環。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工具模板一端設有側模加固件,所述側模加固件用于緊固加固鋼管,以使所述加固鋼管頂緊于所述側模板的一側表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工具模板上設有螺桿孔,所述螺桿孔一端焊接緊固螺母。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工具模板包括可拼接安裝的定型板塊與非定型板塊,所述非定型板塊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定型板塊與所述側模板,所述非定型板塊接近所述側模板的一端設有側模加固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型板塊與所述非定型板塊之間通過企口連接。
一種變形縫模板結構,用于支設具有轉折結構的變形縫,包括以上任一項所述的外工具模板、內模板與設置于所述外工具模板一端的側模板,所述外工具模板與所述側模板連接形成所述變形縫的外側表面,所述內模板用于形成所述變形縫的內側表面,所述外工具模板、所述側模板分別與所述內模板相對設置并由對拉螺桿拉緊固定,所述外工具模板與所述側模板具有非零夾角,所述內模板與所述側模板分別由加固鋼管頂緊加固,所述螺紋鋼筋通過外高內低的方式預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外工具模板上設有用于供所述對拉螺桿貫穿安裝的螺桿孔,所述螺桿孔遠離所述內模板的一端焊接緊固螺母,所述緊固螺母與所述對拉螺桿相匹配。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固鋼管由所述對拉螺桿一并貫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模板與所述側模板中至少一者由覆膜膠合板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外工具模板、內模板與側模板的支設結構,實現了變形縫兩側剪力墻的同時施工,無需重復支設拆卸或填塞聚苯板,且支設與拆除簡單方便,有效地節約材料、縮短工期,實現綠色施工的目的。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44329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