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干法脫硫脫硝反應塔入口煙道結構及煙氣導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442280.5 | 申請日: | 2018-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282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昆;朱曉華;李鵬飛;陳媛;張義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節能環保有限責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83 | 分類號: | B01D53/83;B01D53/48;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濤 |
| 地址: | 10008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流柵 煙氣導流裝置 入口煙道 底風道 彎段 反應塔 擴張段 錐斗段 流場 優化設計過程 偏轉 本實用新型 入口導流板 脫硝反應塔 反應區域 干法脫硫 塔型結構 煙氣流向 煙氣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塔入口煙道結構,所述反應塔入口煙道結構包括塔底風道結構和煙氣導流裝置,所述塔底風道結構包含入口彎段(1)、擴張段(2)和錐斗段(3),煙氣導流裝置包括導流柵一(4)、導流柵二(5)以及導流柵三(6),入口彎段(1)的下部設置有錐斗段(3),入口彎段(1)的上部設置有擴張段(2),塔底風道結構內布置有導流柵一(4)、導流柵二(5)以及導流柵三(6)。在塔型結構優化設計過程中,塔入口導流板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流場狀態,合理分布煙氣,調節煙氣流向,消除流場偏轉,有利于反應區域的高效穩定。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塔入口煙道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干法脫硫脫硝反應塔入口煙道結構及煙氣導流裝置,屬于煙氣脫硫脫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煙氣循環流化床脫硫脫硝技術,是一種低溫煙氣脫硫脫硝工藝。循環流化床干法脫硫脫硝的主要反應場所為反應塔。煙氣由下部進口段進入塔內,通過塔下部擴張和布風段后進入塔體主段,最后從塔上部出口段流出。煙氣在塔內均勻分布和流動是提高脫硫效率和減少阻力的重要因素。均勻的流化狀態不僅取決于氣體流速、顆粒循環速率以及顆粒物性,而且受到塔型結構條件的影響。在塔型結構優化設計過程中,入塔口導流板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流場狀態,合理分布煙氣,調節煙氣流向,消除流場偏轉,有利于反應區域的高效穩定。
同時在干法煙氣脫硫過程中,吸收塔塔底落灰非常普遍,尤其是吸收塔內大顆粒掉落于塔底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需要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干法煙氣脫硫塔入口導流裝置,能有效而方便地控制氣流均勻分布問題,并在塔底入口彎段下部增加錐斗結構,便于落灰儲存和外排。使脫硫塔運行維護更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反應塔入口煙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塔入口煙道結構包括塔底風道結構和煙氣導流裝置,所述塔底風道結構包含入口彎段、擴張段和錐斗段,煙氣導流裝置包括導流柵一、導流柵二以及導流柵三,入口彎段的下部設置有錐斗段,入口彎段的上部設置有擴張段,煙氣導流裝置內布置有導流柵一、導流柵二以及導流柵三。
其中,所述反應塔為干法脫硫脫硝反應塔。
其中,導流柵一設置在入口彎段的煙氣入口的后部,導流柵三設置在擴張段和錐斗段的接合部上,導流柵二設置在導流柵一和導流柵三的之間煙氣流動路徑上。
其中,入口彎段具有水平部、彎段部和豎直部,水平部和豎直部通過彎段部連接,其中,水平部具有煙氣入口,煙氣入口設置在水平部的前端,水平部的后端連接彎段部的一端,彎段部的另一端連接豎直部的一端,豎直部的另一端連接有擴張段。
其中,導流柵一設置在所述煙氣入口的后部,優選設置在水平部和彎段部的接合部上,再次優選設置在彎段部的一端上,導流柵三設置在擴張段和錐斗段的接合部上,優選設置在豎直部的另一端上,導流柵二設置在導流柵一和導流柵三的之間煙氣流動路徑上,優選設置在彎段部和豎直部的接合部上。
其中,導流柵一、導流柵二以及導流柵三分別具有多個導流板,每個導流板寬度為100-500mm,優選為300mm。
其中,導流柵一、導流柵二以及導流柵三分別具有多個導流板,每個導流板在煙道內等間距布置,形成多個通道,導流板相互之間的間距為100-500mm,優選為300-350mm。
其中,導流柵一中的各導流板平行且與水平面夾角45°,導流柵二中的各導流板平行且與水平面夾角90°。導流柵三中的各導流板角度不同。
其中,導流柵三中的各導流板角度不同,其布置形式是,靠中間的一塊導流板垂直向上,其余導流板往外側傾斜一定角度,優選為1-10度,再次優選為5度左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節能環保有限責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節能環保有限責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4422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