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CO壓縮機輸出壓力差異而優化的CO供應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393987.1 | 申請日: | 2018-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1388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3 |
| 發明(設計)人: | 吉榮;徐晶;鐘華;李現民;項吳定;錢海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林工業氣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1/02 | 分類號: | F17D1/02;F17D3/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偉 |
| 地址: | 201507 上海市奉***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流管 輸送管線 一級壓縮機 冷箱 壓縮機輸出壓力 本實用新型 三級壓縮機 供應系統 二級壓縮機 引流 高壓裝置 兩條管線 順序連接 壓縮機 跳車 優化 出口 引入 進口 | ||
1.一種基于CO壓縮機輸出壓力差異而優化的CO供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低壓CO輸送管線(A)、第二低壓CO輸送管線(B)、一級壓縮機(1)、二級壓縮機(2)、三級壓縮機(3)及冷箱(4),
所述一級壓縮機(1)、二級壓縮機(2)、三級壓縮機(3)通過管線順序連接,所述三級壓縮機(3)出口引出兩條管線,其中一條管線為高壓CO管線(C),另一條為高壓CO進冷箱管線(D),所述高壓CO進冷箱管線(D)連接冷箱(4)進口,在冷箱(4)出口引出低低壓CO管線(E),該低低壓CO管線(E)回流至一級壓縮機(1)的入口,
所述第一低壓CO輸送管線(A)引出第一分流管(F),該第一分流管(F)引入至一級壓縮機(1)的入口,
所述第二低壓CO輸送管線(B)引出第二分流管(G),該第二分流管(G)引流至第一分流管(F),
在所述第一分流管(F)上設有第一手閥(5)與調節閥(6),在所述第二分流管(G)上設有第二手閥(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CO壓縮機輸出壓力差異而優化的CO供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閥(5)設置在第一低壓CO輸送管線(A)與第一分流管(F)的節點到所述第二分流管(G)與第一分流管(F)的節點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CO壓縮機輸出壓力差異而優化的CO供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F)引入至低低壓CO管線(E)上,所述低低壓CO管線(E)直接回流至一級壓縮機(1)的入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CO壓縮機輸出壓力差異而優化的CO供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閥(6)設置在所述第二分流管(G)與第一分流管(F)的節點到所述第一分流管(F)與低低壓CO管線(E)的節點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CO壓縮機輸出壓力差異而優化的CO供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CO管線(C)內壓力高于第一低壓CO輸送管線(A)或第二低壓CO輸送管線(B)內壓力,所述第一低壓CO輸送管線(A)或第二低壓CO輸送管線(B)內壓力高于低低壓CO管線(E)內壓力。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CO壓縮機輸出壓力差異而優化的CO供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壓CO輸送管線(A)或第二低壓CO輸送管線(B)內壓力相等或不等。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CO壓縮機輸出壓力差異而優化的CO供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CO進冷箱管線(D)引入至冷箱(4)的上端,所述低低壓CO管線(E)從冷箱(4)的下端引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林工業氣體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林工業氣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39398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廢氣收集管道防堵塞反沖洗結構
- 下一篇:一種高原駕駛人供氧裝置及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