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銑刀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393948.1 | 申請日: | 2018-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835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友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科倫特鎢鋼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C5/10 | 分類號: | B23C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刀芯 銑刀 銑削 本實用新型 間隔設置 刀片 容屑 刀具 機械加工技術 加工工件 間隙形成 使用壽命 依次設置 刀柄 向后 連通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銑刀,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該銑刀包括刀柄及銑削部,銑削部包括若干個間隔設置的刀片,相鄰的刀片之間的間隙形成刀芯,刀芯包括第一刀芯和第二刀芯,第一刀芯和第二刀芯由銑削部的前端向后端依次設置且連通,且第一刀芯的截面面積不大于第二刀芯的截面面積。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銑刀的銑削部的刀芯設置為間隔設置的第一刀芯和第二刀芯,且第一刀芯和第二刀芯的截面面積不等,使得刀芯變芯設置,在加工工件的過程中,由于第一刀芯的截面面積不大于第二刀芯的截面面積,使得第二刀芯利于容屑,第一刀芯的截面面積偏小,一方面利于容屑,同時又能夠提高刀具整體的剛性強度,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銑刀。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中使用銑刀加工工件時,需要在銑刀上設置容屑槽或刀芯,為了使得切屑能夠順暢地從容屑槽或刀芯內排出,一般需要加大容屑槽或刀芯的尺寸,以保證加工工件時產生的切屑能夠順暢排出,以提高銑刀的加工效率,然而,當增大容屑槽或刀芯的尺寸時,會導致銑刀的剛性強度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銑刀,既能夠保證切屑順暢地從容屑槽排出,又能保證銑刀的強度。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銑刀,包括刀柄及銑削部,所述銑削部包括若干個間隔設置的刀片,相鄰的所述刀片之間的間隙形成刀芯,所述刀芯包括第一刀芯和第二刀芯,所述第一刀芯和所述第二刀芯由所述銑削部的前端向后端依次設置且連通,且所述第一刀芯的截面面積不大于所述第二刀芯的截面面積。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刀芯的截面面積與所述銑削部的截面面積的比例為1:2。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刀芯的截面面積與所述銑削部的截面面積的比例為13:20。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刀芯的長度為10-12mm。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刀芯的長度為10mm。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刀芯和所述第二刀芯均呈螺旋狀,所述第一刀芯和所述第二刀芯的螺旋角度均為30-35°,且所述第一刀芯的螺旋角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刀芯的螺旋角度。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刀片包括前刀面、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第一后刀面形成的第一后刀角α為12°,所述第二后刀面形成的第二后刀角為β25°,所述前刀面形成的前角γ為8°。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銑削部的前端面設有端面刀刃,所述端面刀刃設置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刀齒,相鄰的所述刀齒之間的間隙形成容屑槽,所述容屑槽的內壁之間的夾角為35-45°。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刀柄與所述銑削部的長度之和為73-76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銑刀的銑削部的刀芯設置為間隔設置的第一刀芯和第二刀芯,且第一刀芯和第二刀芯的截面面積不等,使得刀芯變芯設置,在加工工件的過程中,由于第一刀芯的截面面積不大于第二刀芯的截面面積,使得第二刀芯利于容屑,第一刀芯的截面面積偏小,一方面利于容屑,同時又能夠提高刀具整體的剛性強度,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銑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銑刀的俯視圖。
圖中:
1、刀柄;2、銑削部;3、刀片;31、第一刀芯;32、第二刀芯;4、端面刀刃;41、刀齒;42、容屑槽。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科倫特鎢鋼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昆山科倫特鎢鋼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3939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