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307055.0 | 申請日: | 2018-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69846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羅緒;陳龍開;鐘安樸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緒 |
| 主分類號: | A61M25/10 | 分類號: | 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張麗 |
| 地址: | 563000 貴州省遵義市大連***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中醫 肛腸 術后 使用 排氣管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由管頭固定球囊、導氣孔、排氣管、排氣口、排氣堵頭組成;采用將排氣管3的外部粗大的管頭固定球囊1插入患者的肛門內部,管頭固定球囊1在肛門內大于排氣管的直徑,可使管頭固定球囊1在填塞的紗布和肛門肌的作用下,不易讓排氣管3滑出肛門,可有效地為患者手術后進行排氣,具有插入固定牢靠、排氣效果好的優點,是理想的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具的技術領域,尤指一種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
背景技術
肛腸手術為了止血一般會采用油紗或藥紗塞入壓迫創面10h以上。然而一般的加壓油紗或藥紗會導致肛門排氣不暢,致使出現肛門括約肌痙攣,導致出現排氣不暢、小腹墜脹、便意感明顯以及創面疼痛腳劇烈等并發癥。如果較早地揭開填塞的紗布,又容易導致傷口出血,致使傷口康復進度緩慢。研究表明,肛腸疾病患者在手術后放置排氣管,能夠很好地減輕患者的疼痛以及其他如肛緣水腫及尿潴留和出血等并發癥,這些將對患者的康復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傳統的排氣管大多采用胃管截取10cm,并在管前才幾個導氣孔插入患者肛門內部,這樣兩端一樣粗的排氣管插入患者肛門后,易出現外滑的現象,隨著患者排氣壓力經常使排氣管滑出肛門,使其無法固定在患者的肛門內部,給患者的術后排氣帶來諸多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放案是:一種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由管頭固定球囊、導氣孔、排氣管、排氣口、排氣堵頭組成;采用醫用硅膠材料制作10cm的排氣管,排氣管的前部設置管頭固定球囊,在排氣管的管頭固定球囊和排氣管的前部4cm的位置四周均等設置多排導氣孔,排氣管的外端設置排氣口,排氣口的外側設有排氣堵頭,即可。
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將排氣管3的外部粗大的管頭固定球囊1插入患者的肛門內部,管頭固定球囊1在肛門內大于排氣管的直徑,可使管頭固定球囊1在填塞的紗布和肛門肌的作用下,不易讓排氣管3滑出肛門,可有效地為患者手術后進行排氣,具有插入固定牢靠、排氣效果好的優點,是理想的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實用新型發明進一步描述。
附圖1一種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示意圖;
圖中:1、管頭固定球囊,2、導氣孔,3、排氣管,4、排氣口,5、排氣堵頭。
具體實施方式
由附圖1所示,一種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由管頭固定球囊1、導氣孔2、排氣管3、排氣口4、排氣堵頭5組成;采用醫用硅膠材料制作10cm的排氣管3,排氣管3的前部設置管頭固定球囊1,在排氣管3的管頭固定球囊1和排氣管3的前部4cm的位置四周均等設置多排導氣孔2,排氣管3的外端設置排氣口4,排氣口4的外側設有排氣堵頭5,即為新型中醫肛腸手術后使用排氣管。
本發明工作原理:將排氣管3的外部粗大的管頭固定球囊1插入患者的肛門內部,管頭固定球囊1在肛門內大于排氣管的直徑,可使管頭固定球囊1在填塞的紗布和肛門肌的作用下,不易讓排氣管3滑出肛門,可有效地為患者手術后進行排氣,患者不起的時間可將排氣堵頭5插入排氣口4,能夠很好地避免向肛門內導氣,能減輕患者的疼痛以及其他如肛緣水腫及尿潴留和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緒,未經羅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3070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