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的行人保護梁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93854.7 | 申請日: | 2018-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1342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3 |
| 發明(設計)人: | 危海煙;林秀玲;楊荔;張曉飛;陶橋;王宏亮;何紅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34 | 分類號: | B60R21/34;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譚佐晞;劉林華 |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中國***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后梁 前梁 柔性本體 行人保護 中梁部 配接 一體注塑成型 本實用新型 安裝方便 底部護板 結構穩定 碰撞能量 前保險杠 有效吸收 副車架 曲線形 下格柵 支架 汽車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的行人保護梁,其包括一體注塑成型的柔性本體結構,所述柔性本體結構包括前梁部、中梁部和后梁部,其中前梁部用于與所在車輛的前保險杠下格柵配接,其橫截面為曲線形以在碰撞時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中梁部連接所述前梁部和后梁部,用于保證所述本體結構作為所述前保底部護板的強度;所述后梁部用于連接所在車輛的副車架的支架,通過所述前梁部與后梁部的配接關系,使得該行人保護梁能穩定的安裝在所在車輛上。該行人保護梁成本低、安裝方便、結構穩定。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安全組件領域,尤其是一種汽車的行人保護梁,其設置在車輛的前部,能夠減輕與其撞擊的物體或是行人的損傷。
背景技術
隨著車輛保有量的不斷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日益嚴重,汽車行車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關注車內乘員安全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車外行人的安全。國家法規《GB/T 24550-2009汽車對行人的碰撞保護》便對機動車應對行人保護及減輕碰撞傷害提出了要求。
在現有技術中,為了有效地降低碰撞時行人膝部、小腿受到傷害的嚴重程度,提高汽車的行人保護性能,一般會在車輛的前保險杠總成上額外增加一個單獨的行人保護梁。這種單獨的行人保護梁,一般包括行人保護梁本體,其上表面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復雜的加強筋結構,以確保行人保護梁的吸能效率更高。行人保護梁本體兩端的后部還向后延伸設置有延伸部,用于所述行人保護梁本體與所在車輛的前保底護板及副車架連接。
但是,對于這種結構的行人保護梁,需要重新設計一套模具來進行制造,開發成本較高。并且,單獨設置的行人保護梁增加了整車的安裝復雜性,占用了空間,同時還會降低整個系統的穩定性。
因此,有必要研發一種新型的汽車的行人保護梁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的行人保護梁,其成本低、安裝方便,并且結構穩定。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的行人保護梁,其包括一體注塑成型的柔性本體結構,所述柔性本體結構包括前梁部、中梁部和后梁部;其中,所述前梁部用于與汽車的前保險杠下格柵配接,其橫截面構造為曲線形以在碰撞時有效吸收碰撞能量;所述中梁部連接所述前梁部和后梁部,以提供所述柔性本體結構的強度,并在受到前后方向擠壓時產生彈性彎曲變形;所述后梁部用于連接汽車副車架的支架;通過所述前梁部與后梁部分別與汽車的前保險杠下格柵與汽車副車架的支架配接,使得所述行人保護梁穩定安裝于汽車。
可選的,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護梁,其中所述前梁部的橫截面構造為S型。
可選的,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護梁,其中所述前梁部上設有凹槽。
可選的,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護梁,其中所述前梁部凹槽內設有加強筋。
可選的,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護梁,其中所述中梁部構造為鋸齒狀構型。
可選的,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護梁,其中所述中梁部的鋸齒狀構型包括內凹造型,使得所述中梁部在受到前后方向擠壓時產生彈性彎曲變形。
可選的,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護梁,其中所述中梁部的鋸齒狀構型的橫截面包括曲線形,使得所述中梁部在受到前后方向擠壓時產生彈性彎曲變形。
可選的,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護梁,其中所述后梁部上設置有配接用螺紋孔以與汽車副車架的支架通過螺栓配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9385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人體識別的主動安全氣囊控制裝置
- 下一篇:安全帶拉緊感應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