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物聯網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71615.1 | 申請日: | 2018-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466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銳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L53/12 | 分類號: | B60L53/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54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補償裝置 無線充電系統 本實用新型 客戶終端 無線充電 物聯網 副邊 發射裝置 車輛停放位置 感應交流電壓 接收線圈回路 網絡控制中心 無線傳輸效率 諧振 傳輸功率 感應裝置 交變磁場 信息提示 狀態發送 磁耦合 對準性 內嵌式 有效地 停泊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電動汽車無線傳輸效率的問題,無線充電中原邊補償裝置內的高頻交流會產生交變磁場,相應的在副邊補償裝置內產生感應交流電壓,通過副邊補償裝置接收線圈回路發生諧振,此時傳輸功率和效率最大。本系統是通過內嵌式感應裝置,通過網絡控制中心,將車輛磁耦合狀態發送至客戶終端,客戶終端根據信息提示,改變車輛停放位置,使電動汽車停泊時與發射裝置對準性較高,既能經濟有效地利用電能,提高無線充電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物聯網、無線充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
背景技術
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電動汽車以其節能、環保、低噪聲、零排放等優點受到人們的青睞,同時無線充電技術具有接觸式充電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因此對電動汽車采用無線充電技術更加符合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
電動汽車的充電方式分為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有線充電在電能傳輸過程中易產生火花,影響用電設備的壽命和安全,同時維護困難、靈活性較差,在雨雪等惡劣環境下充電困難。而無線充電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穩定性,能夠減少對電網沖擊的影響。利用無線充電技術可以實現人性化、智能化,同時還解決了接觸式充電在安全維護方面的問題。
基于物聯網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及工作方法是基于物聯網應用將移動終端與無線充電場所數據進行融合,實現通過移動終端查詢、操作電動汽車無線開關進行無線充電和查詢。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領域,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通過物聯網的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相融合應用于網絡中,實現物與物、人與人、物與人相通互聯,實現電動汽車無線充電信息共享可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通過網絡控制中心對無線充電區域進行智能優化,解決無線充電能量加密,如何智能取電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置于停車區的原邊補償裝置和置于車內的副邊補償裝置,原邊補償裝置連接DC/AC模塊,DC/AC模塊連接AC/DC模塊,AC/DC模塊連接交流電源和嵌入式感應裝置,嵌入式感應裝置連接網絡控制中,網絡控制中心連接客戶端,副邊補償裝置連接AC/DC裝置,AC/DC裝置連接蓄電池;
原邊補償裝置用于與副邊補償裝置配對,并將配對信息發送至嵌入式感應裝置;用于將通過DC/AC模塊和AC/DC模塊后的高頻電流轉換為磁場;
嵌入式感應裝置用于接收原邊補償裝置采集到的信息,并判斷原邊補償裝置和副邊補償裝置的耦合度是否達標,最后將判斷結果轉發至網絡控制中心;
網絡控制中心用于收發客戶端的信息,并根據客戶端的信息控制嵌入式感應裝置;
副邊補償裝置用于接收原邊補償裝置發送的磁場,并將磁場轉化為感應電流,最后將感應電流通過AC/DC裝置轉換后輸送至蓄電池。
AC/DC模塊用于將工頻交流轉換為直流,DC/AC模塊用于將直流逆變為高頻交流。
交流電源與AC/DC模塊間設置有控制開關,控制開關通過嵌入式感應裝置控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電動汽車無線傳輸效率的問題,無線充電中原邊補償裝置內的高頻交流會產生交變磁場,相應的在副邊補償裝置內產生感應交流電壓,通過副邊補償裝置接收線圈回路發生諧振,此時傳輸功率和效率最大。本系統是通過內嵌式感應裝置,通過網絡控制中心,將車輛磁耦合狀態發送至客戶終端,客戶終端根據信息提示,改變車輛停放位置,使電動汽車停泊時與發射裝置對準性較高,既能經濟有效地利用電能,提高無線充電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科技大學,未經西安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716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