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微光發電應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54319.0 | 申請日: | 2018-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312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飛;鐘榮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神州漢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9/03 | 分類號: | F21S9/03;F21V23/00;F21V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趙志遠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西城***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組 應急裝置 控制器 微光 照明燈 集成空間 燈體 發電 智能 本實用新型 依次連接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微光發電應急裝置,該智能微光發電應急裝置包括燈體、電池組、控制器和照明燈;其中,所述燈體具有設定體積的集成空間,所述電池組、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照明燈均集成在所述集成空間內;所述控制器、所述電池組和所述照明燈依次連接。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智能微光發電應急裝置。
背景技術
泛光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公共設施,用于為公共區域提供照明,或形成燈光景觀。
一般地,現有泛光燈包括外燈罩和設置在外燈罩內的各個部件,其中,至少包括電池組、控制器和照明燈,并且,控制器與電池組連接,用于輸入并控制電池組供電的各個參數,電池組與照明燈連接,用于向照明燈提供電能,以使照明燈實現照明。
其中,外燈罩為殼體式結構,其具有設定體積的集成空間,上述電池組、控制器和照明燈等部件通過其他具有支撐、定位或連接功能的零件設置在外燈罩的集成空間內,并且,具有支撐、定位或連接功能的零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其具有一定的結構和數量,并需要占用一定的集成空間。
上述現有技術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由于電池組、控制器和照明燈等部件通過其他具有支撐、定位或連接功能的零件設置在外燈罩的集成空間內,并且,具有支撐、定位或連接功能的零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其具有一定的結構和數量,并需要占用一定的集成空間,加之電池組、控制器和照明燈本身需要占用一定體積的集成空間,如此便無形中擴大了集成空間的總體積,進而使得外燈罩的整體體積擴大。
另外,由于電池組、控制器和照明燈等部件通過其他具有支撐、定位或連接功能的零件設置在外燈罩的集成空間內,勢必使得電池組、控制器和照明燈等部件之間的空間增大,各個部件之間零散,不能有效利用集成空間的體積,緊湊性低,造成空間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微光發電應急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泛光燈的體積大且設置于其中的各個部件之間的緊湊性低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智能微光發電應急裝置,該智能微光發電應急裝置包括燈體、電池組、控制器和照明燈;其中,
所述燈體具有設定體積的集成空間,所述電池組、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照明燈均集成在所述集成空間內;
所述控制器、所述電池組和所述照明燈依次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包括兩個所述照明燈,兩個所述照明燈均與所述電池組連接;
兩個所述照明燈呈角度設置;
兩個所述照明燈的照明方向相反。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燈體的橫截面為三角形,形成沿所述燈體的周向依次收尾連接的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和第三側面;其中,
所述第一側面用于與放置面接觸,進而將所述燈體支撐在放置面上;
兩個所述照明燈與所述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一一對應設置,兩個所述照明燈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照明。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太陽能發電板;
所述太陽能發電板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用于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并儲存在所述電池組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包括兩個所述太陽能發電板;
兩個所述太陽能發電板通過線路連接,兩個所述太陽能發電板中的其中一個所述太陽能發電板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兩個安裝架;
兩個太陽能發電板一一對應地設置在兩個所述安裝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神州漢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神州漢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543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拆式智慧微光路燈系統
- 下一篇:一種景觀燈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