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拋光集塵除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42716.6 | 申請日: | 2018-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410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美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美青 |
| 主分類號: | B24B55/06 | 分類號: | B24B55/06;B01D47/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陸永強 |
| 地址: | 3176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拋光 集塵除塵裝置 盛水腔 除塵腔 殼體 水汽分離機構 集塵腔 吸水管 通風 進氣口 分離技術領域 粉塵分離效率 本實用新型 混合均勻度 除塵效率 上端 水汽 不均勻 操縱口 后側部 集塵罩 前側壁 前側部 水混合 下端口 布輪 內腔 粉塵 延伸 | ||
1.一種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包括殼體(1)和水汽分離機構(2),殼體(1)的內腔底部為盛水腔(1a),盛水腔(1a)的上方前側部為集塵腔(1b),盛水腔(1a)的上方后側部為除塵腔(1c);集塵腔(1b)的前側壁上開有拋光操縱口(1e),集塵腔(1b)和除塵腔(1c)通過盛水腔(1a)相連通;水汽分離機構(2)安裝在殼體(1)的除塵腔(1c)上部,其特征在于,殼體(1)的除塵腔(1c)內還安裝有多根通風吸水管(3),通風吸水管(3)的上端與水汽分離機構(2)的進氣口相連通,下端口延伸至盛水腔(1a)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具有間隔集塵腔(1b)和除塵腔(1c)的隔板(1d);隔板(1d)上開有與水汽分離機構(2)的內腔底部相連通的出水口(1g),出水口(1g)呈條狀且水平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分離機構(2)包括底板(2a),底板(2a)傾斜設置且底板(2a)的前端低于后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吸水管(3)豎直設置;通風吸水管(3)位于水汽分離機構(2)的下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吸水管(3)包括上段(3a)和下段(3b),上段(3a)與殼體(1)固定連接,下段(3b)與殼體(1)之間通過能調整下端口與殼體(1)內腔底面之間間距且能使下段(3b)鎖固在殼體(1)上的調節結構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結構包括一根調節桿(4),通風吸水管(3)的下段(3b)均固定在調節桿(4)上,殼體(1)的兩側壁上均固定有安裝座(5),安裝座(5)上開有呈條狀且豎直設置的條狀第一螺栓孔(5a),調節桿(4)的兩端部與兩個安裝座(5)均通過第一螺栓螺母組件(6)相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的兩側壁上開有操縱口和安裝有覆蓋操縱口的操縱門(7)。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結構包括電機,通風吸水管(3)的下段(3b)與殼體(1)之間通過直線導軌和絲桿絲母組件相連接,電機安裝在殼體(1)上,電機的轉軸與絲桿絲母組件中絲桿機械傳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拋光集塵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上固定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上開有與通風吸水管(3)的下段(3b)位置一一對應的第二螺栓孔(9a),第二螺栓孔(9a)呈條狀且豎直設置;下段(3b)與固定板(9)之間通過第二螺栓螺母組件(10)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美青,未經陳美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4271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工藝品拋光除塵的吸塵裝置
- 下一篇:一種軋輥磨床磨削液回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