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基島引線框架、引線框架陣列及封裝體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0234110.8 | 申請日: | 2018-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280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孫順根;李陽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晶豐明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495 | 分類號: | H01L23/495;H01L23/31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勝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高翠花;翟羽 |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東新***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腳 引線框架 基島 引線框架陣列 本實用新型 多基島 封裝體 差異比較 高低電壓 高壓引腳 擊穿 封裝 芯片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基島引線框架、引線框架陣列及封裝體。所述引線框架包括至少三個用于放置芯片的基島、多個第一類型引腳與多個第二類型引腳,所述第一類型引腳與所述第二類型引腳分別設置在所述基島的兩側,所述第一類型引腳的電壓低于所述第二類型引腳的電壓。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低壓引腳及高壓引腳分別設置在基島的兩側,避免引腳之間由于高低電壓差異比較大,而引起的相互之間擊穿的情況發(fā)生,進而滿足封裝或可靠性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半導體封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基島引線框架、引線框架陣列及封裝體。
背景技術
最近幾年,集成電路IC設計、制造行業(yè)得到飛速發(fā)展,封裝技術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封裝是整個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重要一環(huán),它具有散熱和保護功能。封裝工藝能夠將芯片密封,隔絕外界污染及外力對芯片的破壞。
在半導體封裝中,為了實現(xiàn)封裝體的多功能,會將兩顆芯片封裝在一個封裝體中。例如,LED驅動芯片采用一顆IC加一顆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晶體管(MOS)的模式。對于小功率方案,采用SOP-8封裝所述LED驅動芯片,而對于大功率方案,則采用DIP-8封裝所述LED驅動芯片。
隨著技術的進步,在一個封裝體中封裝兩顆芯片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在一個封裝體中封裝多顆芯片,成為了技術發(fā)展的方向。在封裝體中,若采用雙基島框架,則在一個基島上需要放置至少兩個芯片,芯片之間用絕緣膠水進行隔離。其缺點在于,在高溫情況下絕緣膠有被高壓擊穿的風險。在封裝體中,若采用當下通常的多基島框架,則在每一個基島上放置一個芯片。其缺點在于,在實際應用時,各引腳因為高低電壓差異比較大,非常容易相互之間擊穿,進而無法滿足封裝或可靠性的要求。
以LED驅動芯片為例,采用一顆IC+兩顆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晶體管(MOS)的模式,來實現(xiàn)兩路或多路驅動。圖1是現(xiàn)有的LED驅動芯片的引線框架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引線框架包括三個基島101、102、103,其中,基島101上可設置IC芯片,基島102及基島103上可分別設置MOS芯片,在基島的周圍設置有多個引腳。其中,在引腳104和引腳105之間、引腳106和引腳107之間、引腳108和引腳109之間高低電壓差異比較大,非常容易相互之間擊穿,進而無法滿足封裝或可靠性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基島引線框架、引線框架陣列及封裝體。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基島引線框架,包括至少三個用于放置芯片的基島、多個第一類型引腳與多個第二類型引腳,所述第一類型引腳與所述第二類型引腳分別設置在所述基島的兩側,所述第一類型引腳的電壓低于所述第二類型引腳的電壓。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引線框架包括一個第一基島及至少兩個第二基島,所述第一基島用于放置IC芯片,所述第一基島與多個所述第一類型引腳中的一個直接連接,所述第二基島用于放置分立器件,每一個所述第二基島分別與所述第二類型引腳中的一個直接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島的面積大于所述第二基島的面積,所有所述第二基島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島的同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類型引腳至少為三個。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類型引腳至少為三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引線框架陣列,包括上述的引線框架,多個引線框架之間通過框架連筋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封裝體,包括一引線框架、至少三個芯片及塑封所述引線框架及所述芯片的塑封體;所述引線框架包括至少三個基島、多個第一類型引腳與多個第二類型引腳,所述第一類型引腳與所述第二類型引腳分別設置在所述基島的兩側,所述第一類型引腳的電壓低于所述第二類型引腳的電壓,所述芯片分別設置在所述基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晶豐明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晶豐明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3411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汽車用半導體用固定裝置
- 下一篇:一種降低應力遷移的金屬互連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