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強力混合造粒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27101.6 | 申請日: | 2018-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7274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2 |
| 發明(設計)人: | 魏宏飚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市創裕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12 | 分類號: | B01J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向標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段斌 |
| 地址: | 2144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造粒 筒體 底座 轉子組件 轉子 強力混合 轉動設置 造粒機 轉軸 第一驅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 底座水平 交錯分布 傾斜設置 驅動機構 驅動轉軸 筒體轉動 造粒成球 軸向等距 出料口 進料孔 上端部 下端部 轉動 體內 驅動 延伸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強力混合造粒機,包括底座、轉動設置于底座上的混合造粒筒體、轉動設置于混合造粒筒體內的第一轉子組件以及第二轉子組件,混合造粒筒體的上端部開設有進料孔,混合造粒筒體的下端部設置有出料口,底座水平設置,混合造粒筒體相對底座傾斜設置,混合造粒筒體與底座之間具有夾角,夾角的角度為1°?20°,底座與混合造粒筒體之間設置有驅動混合造粒筒體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第一轉子組件以及第二轉子組件均包括沿著混合造粒筒體延伸的轉軸、沿著轉軸的軸向等距且交錯分布的第一轉子以及第二轉子、驅動轉軸轉動的第二驅動機構,混合均勻以及造粒成球率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強力混合造粒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造粒機,包括筒體,筒體的上部開設有進料口,其下部開設有出料口,筒體內設置有攪拌葉片,筒體固定設置,即在混合造粒時,僅僅攪拌葉片轉動,物料在混合筒體內沿著一個方向運動,混合造粒效果較差,而且造粒成球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強力混合造粒機,混合均勻以及造粒成球率高。
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強力混合造粒機,包括底座、轉動設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混合造粒筒體、轉動設置于所述混合造粒筒體內的第一轉子組件以及第二轉子組件,所述混合造粒筒體的上端部開設有進料孔,所述混合造粒筒體的下端部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底座水平設置,所述混合造粒筒體相對所述底座傾斜設置,所述混合造粒筒體與所述底座之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的角度為1°-20°,所述底座與所述混合造粒筒體之間設置有驅動所述混合造粒筒體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一轉子組件以及所述第二轉子組件均包括沿著所述混合造粒筒體延伸的轉軸、沿著所述轉軸的軸向等距且交錯分布的第一轉子以及第二轉子、驅動所述轉軸轉動的第二驅動機構,所述第一轉子組件以及所述第二轉子組件的轉動方向與所述混合造粒筒體的轉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轉子的左端部與所述轉軸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第二轉子左端部與所述轉軸之間的間距,所述第一轉子的右端部與所述轉軸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二轉子右端部與所述轉軸之間的間距,所述第一轉子以及所述第二轉子的端部均設置有造???。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轉動設置于所述底座上的驅動齒輪、固定設置于所述混合造粒筒體下端部的環形齒圈,所述驅動齒輪與所述環形齒圈相嚙合,所述驅動齒輪由第一驅動電機驅動轉動。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混合造粒筒體上的第二驅動電機、設置于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與所述轉軸之間的傳動機構。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傳動機構為鏈條以及鏈輪傳動機構或者皮帶以及皮帶輪傳動機構。
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兩組轉子共同進行造粒,而且通過轉子與混合造粒筒體的轉動方向相反,利用高差速進行混合造粒,大大提高了混合效果的同時提高了成球率,而且通過對轉子部件進行改進,大大提高了造粒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其中:1、底座;2、混合造粒筒體;3、出料口;4、轉軸;5、第一轉子;6、第二轉子;7、第二驅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市創裕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江陰市創裕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271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實時監測溫度的濕法制粒機
- 下一篇:一種飼料加工用的干法制粒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