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吸附除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21097.2 | 申請日: | 2018-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867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9 |
| 發明(設計)人: | 計明;李海峰;雷明紅;沈爍;楊佳健;尹成立;陳暢;徐天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船研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42 | 分類號: | C02F1/42;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 31299 | 代理人: | 王崢;謝瑞強 |
| 地址: | 200129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除磷 本實用新型 除磷裝置 樹脂填充 支撐框架 吸附 出液口 進液口 化學污染物 二次污染 金屬離子 磷元素 包設 濾除 污泥 | ||
本實用新型的提供一種本實用新型的吸附除磷裝置,包括:反應容器、支撐框架和除磷樹脂填充包;所述反應容器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除磷樹脂填充包設于所述支撐框架內;所述支撐框架設于所述反應容器內,并且位于所述進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附除磷裝置,通過除磷樹脂填充包濾除磷元素,不會產生附有化學污染物或者金屬離子的污泥,不會產生二次污染,而且除磷效果十分穩定。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附除磷裝置。
背景技術
當今社會,由于人類數量的增加和活動的頻繁,其生產、生活產生的污水總量越來越大,已經超出自然水體的容受能力,如直接排放將對水體造成污染。這種情況在農村尤為明顯,大部分農村目前均沒有對污水進行處理,而是采取就近水體排放的方式,已經造成農村大量水體污染,對農村環境、居民健康產生風險。如果采取現有城鎮污水管網收集集中處理的方式處理農村污水,由于污染源分布廣且分散,單點污水量少等原因,造成管網投資巨大,從可行性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須建立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對農村污水進行處理。而處理的目的就是降低污水中對自然水體產生污染的物質濃度。其中,有機物、氮和磷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質,當前使用最多、也最經濟有效的污水處理方法是生化法,即利用微生物對水中污染物質的降解、轉化和吸收等作用,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在上述主要污染物質中,微生物對有機物和氮的去除效果是比較明顯和易于控制的,但對磷的去除效果由于受溫度、PH、溶解氧、優勢菌種等的限制,很難穩定。另外,由于環境問題的突出,對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對出水含磷濃度的限值越來越低,同時鑒于當前農村污水中洗滌劑等使用的頻繁,農村污水中磷的含量較一般城市污水高,使得采用常規生化處理已經很難滿足指標的要求。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在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生化處理后增設化學加藥除磷裝置或電解除磷裝置。所謂化學加藥除磷裝置由加藥泵、靜態混合器、加藥箱等組成。加藥箱中配置有一定濃度的聚合氯化鋁(PAC,Poly Aluminium Chloride)溶液,通過加藥泵加入到水管中,利用靜態混合器與水充分接觸混合后產生化學反應,水中的磷酸根與藥劑中的鋁元素結合產生磷酸鋁沉淀,然后通過沉淀、旋流等固液分離工藝加以分離,從而降低水中的磷的濃度,達到排放標準。所謂電解除磷裝置由電解槽、鋁或鐵電極、以及整流電源等組成,污水流經電解槽,金屬電極在通電的情況下作為陽極失去電子,形成金屬離子分散至水中,與水中的磷酸根結合產生磷酸鋁或磷酸鐵沉淀,然后通過沉淀、旋流等固液分離工藝加以分離,從而降低水中的磷的濃度,達到排放標準。
然而上述兩種方式均具有如下缺點:
(一)由于產生了磷酸鹽的沉淀,必然產生了化學污泥,如果與生化過程共用固液分離工藝,會對活性污泥(主要是微生物)產生危害,且該混合污泥無法回流至處理裝置中,造成活性污泥的流失。如采用獨立固液分離工藝,則會使流程變長、投資增加。
(二)化學污泥必須經過嚴格的污泥處理流程進行脫水處理后方可進行填埋,一方面,由于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一般不會單獨設污泥脫水設備,需要運輸后進行集中處理,增加了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該污泥無法進行資源回收利用,不符合污泥減量化、無害化的環保要求。
(三)由于要產生化學作用,必須采用過量投加的方式,即產生比需要更多的金屬元素,那么過量的金屬元素會隨排水進入自然水體中,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吸附除磷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在對農村污水進行除磷處理時,污泥無法回收利用、二次污染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附除磷裝置,包括:反應容器、支撐框架和除磷樹脂填充包;
所述反應容器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除磷樹脂填充包設于所述支撐框架內;
所述支撐框架設于所述反應容器內,并且位于所述進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船研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船研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2109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