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密封克隆環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09968.9 | 申請日: | 2018-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461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巖;王俐穎;朱化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M1/26 | 分類號: | C12M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軍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培養皿 克隆 培養板 自密封 本實用新型 密封 篩選 細胞篩選設備 單克隆細胞 底面粗糙度 粗糙度Ra 環內表面 重力作用 硅脂 貼合 無菌 成功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自密封克隆環,涉及涉及細胞篩選設備領域,其利用自身結構的重力作用實現克隆環與培養皿或培養板的密封的圓柱形自重環,所述自重環內表面粗糙度Ra≤0.8um,與所述培養皿或培養板接觸的底面粗糙度Ra<0.8um,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密封克隆環在進行單克隆細胞篩選時,無需使用無菌硅脂密封,僅依靠自身重力即可實現培養皿或培養板的貼合,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低,篩選成功高,克隆效率好,試驗結果準確。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細胞篩選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篩選單克隆細胞的克隆環。
背景技術
克隆環是篩選單克隆細胞的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用克隆環可以有效的從培養板或者培養皿等培養耗材獲得單克隆細胞。目前使用的克隆環均采用玻璃或樹脂材料制成,這種玻璃樹脂克隆環在應用時,需要用無菌硅脂實現克隆環的密封,然后用胰酶消化,以獲取單克隆,為了實現克隆環的密封不漏液,操作人員需要非常謹慎地用無菌鑷子夾起一個克隆環,輕輕的將克隆環底部粘上無菌硅脂,然后快速垂直拿起,如果操作得當,無菌硅脂將均勻分布在克隆環底部,然后輕輕的將克隆環放在一個選定的克隆之上,并用鑷子稍用力均勻按壓,壓力不均勻會導致克隆環底部不密封而漏液,操作過程不能滑動碰到或滑過細胞克隆,以防引起硅脂覆蓋細胞,而導致胰酶無法接觸細胞并消化細胞。
可見,現有的克隆環對操作人員的操作要求很高,稍有不慎,便會引起克隆環底部漏液,甚至會導致硅脂覆蓋細胞導致胰酶無法與細胞反應。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密封克隆環,其利用自身結構的重力作用緊貼于培養皿內表面,無需使用無菌硅脂密封,因此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不高,提高了試驗成功率,克隆效率高,試驗結果準確。本克隆環使用后采用無水乙醇浸泡,沖洗,高壓滅菌、烘干后可反復使用,節約材料成本。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種自密封克隆環,其利用自身結構的重力作用實現克隆環與培養皿或培養板的密封的圓柱形自重環,所述自重環內表面粗糙度Ra≤0.8um,與所述培養皿或培養板接觸的底面粗糙度Ra <0.8um。
其中,所述自重環的材料密度≥7.93g/cm3。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再提供一種自密封克隆環,其包括上述自密封克隆環中的自重套管結構,以及設置在所述自重環外表面的使克隆環重心向培養皿或培養板偏移的自重套管。
其中,所述自重套管的壁厚自上而下逐漸增加,從而使克隆環的重心更加靠近于培養皿或培養板。
其中,所述自重套管的材料密度≥7.93g/cm3。
其中,所述自重套管的內壁與所述自重環的外壁為無縫連接。
其中,所述自重套管與自重環一體成型。
特別是,所述自重環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特別是,所述自重套管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自重環的內徑為5-8mm。
優選地,所述自重環的內徑為6mm。
其中,所述自重環的壁厚為0.5-1.5mm。
優選地,所自重環的壁厚為1.5mm。
其中,所述自重環的高度為8-10mm。
優選地,所述自重環的高度為9mm。
其中,所述自重套管上端內徑等于自重環的外徑。
其中,所述自重套管上端的壁厚為0-1mm。
其中,所述自重套管下端內徑等于自重環的外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0996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