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污水收集池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0201097.6 | 申請日: | 2018-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381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羅芳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清綠源環(huán)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2 | 分類號: | C02F9/02;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叁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34 | 代理人: | 杜立光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收集池 沉降物 高壓水槍 進水口 連通 本實用新型 污水收集池 抽水管 過濾池 進水管 排出口 排水口 左側壁 排水管 方便操作 上表面 楔形槽 右側壁 截流 水源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污水收集池,包括收集池本體、過濾池和沉降物池,所述過濾池設于收集池本體的左側,所述沉降物池設于收集池本體的右側,所述收集池本體的截流斷面呈“V”型,所述收集池本體右側壁底部設有第一進水口、沉降物排出口和第二進水口,所述第一進水口與第一進水管連通,所述第二進水口與第二進水管連通,所述收集池本體左側壁底部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與排水管連通,所述收集池本體左側壁上表面設有第一高壓水槍和第二高壓水槍,所述第一高壓水槍與第一抽水管連接,所述第二高壓水槍與第二抽水管連接,所述沉降物排出口通過楔形槽與沉降物池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方便操作,便于清理沉降物,節(jié)省水源。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收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污水收集池。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工業(yè)領域的大力發(fā)展,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城鎮(zhèn)周邊興起大量的養(yǎng)殖場、化工廠、陶瓷廠等對廢棄物排放和處理的不標準,給自然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大量污水廢氣的產生給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尤其是產生的污水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水質惡化以及可用水減少的根源在于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國家對此問題極為重視。因此如何將污水改善,污水收集成為第一必要條件。
現有的污水收集,一般是采用排水溝進行收集,也就是在低處修建污水池,周邊的污水通過管道排向污水池內,結構過于單一,堆積的沉降物容易造成污水池堵塞,而且不方便清理。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水收集池,結構簡單,方便操作,便于清理池底堆積的沉降物,同時節(jié)省水資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污水收集池,包括收集池本體、過濾池和沉降物池,所述過濾池設于收集池本體的左側,所述沉降物池設于收集池本體的右側,所述收集池本體的截流斷面呈“V”型,所述收集池本體右側壁底部設有第一進水口、沉降物排出口和第二進水口,所述第一進水口與第一進水管連通,所述第二進水口與第二進水管連通,所述收集池本體左側壁底部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與排水管連通,所述收集池本體左側壁上表面設有第一高壓水槍和第二高壓水槍,所述第一高壓水槍與第一抽水管連接,所述第二高壓水槍與第二抽水管連接,所述沉降物排出口通過楔形槽與沉降物池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過濾池的右側壁底部設有第三進水口,所述第三進水口通過排水管與排水口連通,所述過濾池的上下兩側壁上分別設有第一抽水口和第二抽水口,所述第一抽水口通過第四抽水管與第一抽水泵的進水端連通,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端與第一抽水管連通,所述第二抽水口通過第三抽水管與第二抽水泵的進水端連通,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端與第二抽水管連通。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高壓水槍與第二高壓水槍以“V”型收集池本體底部中線對稱設置。
優(yōu)選的,所述收集池本體的池床與底面夾角為30度。
優(yōu)選的,所述沉降物排出口、排水口、第一進水口、第二進水口和第三進水口上均設有蓋板。
優(yōu)選的,所述排水口和第三進水口上均設有格柵網。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進水管和第二進水管為三處折彎,且折彎處為光滑圓角。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且“V”型收集使污水中的沉降物更容易集中在池底,雙高壓水槍從過濾池中取水沖洗沉降物,節(jié)省水源,具有適當斜度的池床便于人員清理,格柵網的設置防止堵塞污水的流通,更適用于較多行業(yè)的污水收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楔形坡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收集池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清綠源環(huán)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清綠源環(huán)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010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