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汽車退役電池與新電池兼容匹配儲能逆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67133.1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966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劍鐸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煦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32 | 分類號: | H02J3/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郭春遠 |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升降壓電路模塊 雙向逆變電路 電動汽車 直流母線 電池 電網負載 逆變裝置 新電池 儲能 匹配 兼容 儲能電池 儲能系統 能量優化 實際需求 系統性能 協調控制 運行成本 管理 | ||
電動汽車退役電池與新電池兼容匹配儲能逆變裝置,包括DC/DC雙向升降壓電路模塊(3)、直流母線(4)、DC/AC雙向逆變電路模塊(5)和電網負載(6);裝置內安裝DC/DC雙向升降壓電路模塊(3)和DC/AC雙向逆變電路模塊(5),DC/DC雙向升降壓電路模塊(3)連接到直流母線(4)上,DC/AC雙向逆變電路模塊(5)連接在直流母線(4)和電網負載(6)之間??梢酝瑫r連接電動汽車退役電池和新的儲能電池,根據兩種電池的特性,通過實際需求進行互補及協調控制與能量優化管理,促進儲能系統顯著降低運行成本,而且保持系統性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儲能逆變器系統以及微網技術,屬于一種同時匹配的電動汽車兼容儲能逆變裝置,尤其是電動汽車退役電池與新電池兼容匹配儲能逆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儲能技術可以有效實現需求側管理,消除晝夜間峰谷差,平滑負荷,不僅可以降低供電成本,還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提高系統運行穩定性、調整頻率、補償負荷波動等。儲能對于實現電網的安全可靠不可或缺。
當前采用新儲能電池的儲能系統造價高,系統成本中主要占比是電池成本,電池高企的成本也是制約儲能系統廣泛應用的限制因素之一。電動汽車退役電池的出力、倍率特性與目前使用的常規新電池特性有所差異,各特性隨使用時間和在車上的使用條件的不同,其變化規律也不同。當遇到需要短時間內大功率充放電時,退役電池由于其特性的不足,無法對這種情況做出響應。
電動汽車行業及產業發展十分迅速,隨著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未來將有巨量的動力電池退役,而退役的動力電池仍然具有80%左右的容量,但是消化利用解決如此巨量的動力電池的技術少見公開。
一方面,從電動汽車退役下來的電池如果再做拆解、匹配、重組后再使用的話,其整體成本和售后成本很高。
另一方面,作為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配合電動汽車退役電池的電池儲能逆變器,未充分考慮電網或用電設備需要短時間內的充放電需求,如果強制響應短時大功率需求,則有可能造成退役電池壽命的快速下降,甚至直接造成電池損壞。配合新電池的電池儲能逆變器,雖然可以對短時大功率需求做出及時響應,但電池成本造價過高無法大規模推廣應用。
目前,配合電動汽車退役電池的電池儲能逆變器,未充分考慮電網或用電設備需要短時間內的充放電需求,如果強制響應短時大功率需求,則有可能造成退役電池壽命的快速下降,甚至直接造成電池損壞。另一方面,配合新電池的電池儲能逆變器,雖然可以對短時大功率需求做出及時響應,但電池成本造價過高無法大規模推廣應用。當前的儲能逆變器要么只能夠接新儲能電池,要么只能夠接電動汽車退役電池,無法做到同時接兩種電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電動汽車退役電池與新電池兼容匹配儲能逆變裝置,對短時大功率需求做出及時響應,大幅降低系統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包括DC/DC雙向升降壓電路模塊、直流母線、DC/AC雙向逆變電路模塊和電網負載;裝置內安裝DC/DC雙向升降壓電路模塊和DC/AC雙向逆變電路模塊,DC/DC雙向升降壓電路模塊連接到直流母線上,DC/AC雙向逆變電路模塊連接在直流母線和電網負載之間。
尤其是,DC/DC雙向升降壓電路模塊、直流母線和DC/AC雙向逆變電路模塊分別通過通信信號線路同時連接控制器。
尤其是,控制器分別通過通信信號線路連接電動汽車退役電池或新電池的電池管理系統。
尤其是,DC/DC雙向升降壓電路模塊中包括BOOST升壓電路、BUCK降壓電路、FLAYBACK反激電路和PUSHPULL推挽電路。
尤其是,DC/AC雙向逆變電路模塊中包括三相兩電平電路、三相三電平電路和單相全橋電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煦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煦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671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