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加氫反應釜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0159329.6 | 申請日: | 2018-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708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玉寶;徐道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鴻盛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攪拌軸 釜體 減速機 攪拌盤 葉片 本實用新型 加氫反應釜 攪拌器 渦流 反應物液體 精細化學品 充分混合 固定設置 加熱裝置 冷卻裝置 上出料管 生產(chǎn)技術 同軸連接 下出料管 周向分布 氮氣管 剪切力 進料管 氫氣管 傳質(zhì) 轉(zhuǎn)動 體內(nèi)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精細化學品生產(chǎn)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加氫反應釜,包括釜體,所述釜體上設置有進料管、氮氣管、氫氣管、上出料管和下出料管,所述釜體上設置有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所述釜體內(nèi)設置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設置于釜體上的減速機、與減速機同軸連接的攪拌軸、固定設置于攪拌軸底部的攪拌盤以及若干設置于攪拌盤邊緣上且沿攪拌盤周向分布的葉片。本實用新型利用減速機帶動攪拌軸轉(zhuǎn)動使攪拌軸上的葉片在反應物液體中攪拌以形成渦流,使得液相、氣相在葉片的攪拌下充分混合,具有結(jié)構(gòu)簡單、攪拌剪切力強、傳質(zhì)效果好等優(yōu)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精細化學品生產(chǎn)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加氫反應釜。
背景技術
加氫反應釜廣泛應用于各種催化反應、高溫高壓合成、加氫反應、氣液兩相、液液兩相、放熱反應、組成測試、穩(wěn)定性、腐蝕性測試、精細加工、超臨界反映、催化劑評價和發(fā)展等應用、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化學、制藥、高分子合成、冶金等領域。液相催化加氫反應涉及到氣、液、固三相流動體系,傳質(zhì)過程復雜,需要同時關注固液傳質(zhì)效率和氣液傳質(zhì)效率。
公告號為CN206199224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制備高純L-正纈氨醇的加氫反應釜,所述加氫反應釜設有進料管、氮氣管、氫氣管、上出料管和下出料管,所述加氫反應釜內(nèi)部設有溫度檢測器和壓力檢測器;所述加氫反應釜外還設置夾套,所述夾套的進水管上設有冷卻水或冷凍水進口閥,所述加氫反應釜頂部的緊急排放管線上設置有緊急泄放閥;所述上出料管與離心分離器連通,所述下出料管與過濾器相連接,所述過濾器底部連接輸送泵和濾液返回管,所述濾液返回管與所述加氫反應釜連通。該實用新型所述的加氫反應釜,結(jié)構(gòu)簡單,實現(xiàn)催化的循環(huán)利用,降低生產(chǎn)成本,并集加氫反應及產(chǎn)品結(jié)晶于一個設備中進行,減少設備數(shù)量,同時實現(xiàn)加氫反應釜的溫度和壓力控制,保證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和產(chǎn)率。
但該實用新型的攪拌器為普通的攪拌器,在反應時對物料的攪拌剪切力不足,使得反應中的氣體與液體傳質(zhì)效果不佳,接觸不充分,導致了氣體反應物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氫反應釜,具有良好的攪拌剪切力從而提升氣體與液體的傳質(zhì)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加氫反應釜,包括釜體,所述釜體上設置有進料管、氮氣管、氫氣管、上出料管和下出料管,所述釜體上設置有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所述釜體內(nèi)設置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設置于釜體上的減速機、與減速機同軸連接的攪拌軸、固定設置于攪拌軸底部的攪拌盤以及若干設置于攪拌盤邊緣上且沿攪拌盤周向分布的葉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料管用于通入反應原料,氮氣管用于在反應前通入氮氣以排空釜內(nèi)空氣,氫氣管用于在反應時通入氫氣,上出料管用于氣體和液體的出料,下出料管用于液體和固體的出料,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分別用于對釜體進行加熱和冷卻以控制反應的溫度,攪拌器在減速機帶動下對釜體內(nèi)的反應物進行攪拌,使得反應效率更高,通過在攪拌盤的邊緣設置葉片,在減速機驅(qū)動攪拌軸轉(zhuǎn)動時,攪拌盤轉(zhuǎn)動,葉片對反應物液體進行攪拌進行徑向攪拌,具有較強的剪切攪拌力,同時葉片在轉(zhuǎn)動時能夠?qū)錃獯蛏⒊杉毿〉臍馀荩軌蛱嵘后w與氣體的傳質(zhì)效果,從而提升反應的反應效率。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軸包括第一攪拌軸和同軸設置于第一攪拌軸底端的第二攪拌軸,所述第一攪拌軸和第二攪拌軸內(nèi)開設有空腔且互相連通,所述第一攪拌軸側(cè)壁開設有進氣孔,所述第二攪拌軸底端開設有連通空腔的出氣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葉片在攪拌軸的帶動下高速轉(zhuǎn)動時,會使周圍局部區(qū)域的液體動能增加而壓力能減小,從而形成負壓區(qū),液體以較高的速度從葉片排出,以葉片為界形成上、下兩個流動循環(huán),其中下循環(huán)受到釜底形狀的影響,形成了空位狀態(tài),加強負壓程度,在釜體上部與葉片下方的壓差推動下,液面上方的氣體由空心軸上端進氣孔處自行吸入,沿空腔向下,并由出氣口處排出,形成自動將釜體中液體上方的氣體吸入并再次從釜底向上運動,使得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提升了氫氣的利用率和反應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鴻盛化工有限公司,未經(jīng)浙江鴻盛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59329.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