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59100.2 | 申請日: | 2018-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087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6 |
| 發明(設計)人: | 韓飛;薛云剛;李成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鄂托克旗紅纓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K1/04 | 分類號: | C10K1/04;C10K1/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興科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陳婷婷 |
| 地址: | 016064 內蒙古自治區鄂***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密閉水封 初冷器 冷凝液循環系統 冷凝液循環槽 本實用新型 初冷器上段 下段 管道泵 冷凝水 冷凝液 水封槽 溢流管 水封 噴灑 煤氣 污染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其包括分別連接初冷器上段和下段的U型密閉水封器,所述U型密閉水封器通過溢流管連接冷凝液循環槽,所述冷凝液循環槽通過管道泵對所述初冷器的下段噴灑。本實用新型將初冷器上段和下端的冷凝水通過U型密閉水封器進行水封處理,避免了傳統水封槽發生冷凝液冒槽導致的煤氣外逸對環境的污染。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初冷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初冷器冷凝液循環利用需要進行水封處理,目前采用的水封槽水封結構在運行時存在冷凝液冒槽現象,導致煤氣外逸,特別是在清掃煤氣下液管道和檢修初冷器時外逸嚴重,嚴重污染環境;且傳統的初冷器上段、下段連接的水封槽通過不同的冷凝液循環槽進行循環使用,增加了購置設備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維護費用,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避免發生冷凝液冒槽導致的煤氣外逸的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整合了設備,降低了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包括分別連接初冷器上段和下段的U型密閉水封器,所述U型密閉水封器通過溢流管連接冷凝液循環槽,所述冷凝液循環槽通過管道泵對所述初冷器的下段噴灑。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冷凝液循環槽上設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連接機械化澄清槽。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U型密閉水封器采用DN300的耐腐蝕材質制成。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U型密閉水封器的底部還設有放散管。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U型密閉水封器由2個串聯而成。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初冷器的上段為熱氨水噴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實用新型將初冷器上段和下端的冷凝水通過U型密閉水封器進行水封處理,避免了傳統水封槽發生冷凝液冒槽導致的煤氣外逸對環境的污染;
二、所述初冷器的上段與下段的冷凝液匯集于所述冷凝液循環槽,通過管道泵對初冷器的下段噴灑,使冷凝液進行循環利用,節約了資源,解決了傳統的上段、下段的冷凝水分別循環使用造成的設備復雜,管理、維護成本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所述初冷器冷凝液循環系統1包括分別連接初冷器11上段和下段的U型密閉水封器12,所述初冷器11的上段為熱氨水噴灑,所述U型密閉水封器12通過溢流管13連接冷凝液循環槽14,所述冷凝液循環槽14通過管道泵15對所述初冷器11的下段噴灑。
進一步地,所述冷凝液循環槽14上設有溢流口142,所述溢流口142連接機械化澄清槽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鄂托克旗紅纓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鄂托克旗紅纓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591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