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消除導葉內部失速渦的軸流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56382.0 | 申請日: | 2018-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246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30 |
| 發明(設計)人: | 朱國俊;吉龍娟;馮建軍;羅興锜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D29/66 | 分類號: | F04D29/66;F04D3/00;F04D29/52;F04D29/5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羅笛 |
| 地址: | 71004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葉 泵殼體 進水孔 體內部 注水孔 泵體 失速 本實用新型 表面射流 葉輪輪轂 一端連接 導葉體 輪轂體 軸流泵 葉輪 傳統軸流泵 出水彎管 噪聲問題 正對設置 注水管路 揚程 吸入室 小流量 運行時 泵殼 固接 管體 同軸 葉頂 翼型 連通 體內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消除導葉內部失速渦的軸流泵,包括泵殼體,泵殼體的一端連接吸入室管體,泵殼體的另一端連接出水彎管,泵殼體內依次同軸設有葉輪輪轂體和導葉輪轂體,葉輪輪轂體上固接有葉輪,導葉輪轂體與泵殼體之間設有一圈導葉,泵殼體上還開設有一圈泵體進水孔,每個導葉的葉頂翼型上設有導葉體內部注水孔,每個導葉體內部注水孔與一個泵體進水孔正對設置,每個導葉的葉體表面上設有導葉體表面射流孔,導葉體表面射流孔與導葉體內部注水孔連通,每個泵體進水孔還連接一組注水管路;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傳統軸流泵在小流量工況下運行時,由于導葉內部失速渦引起的揚程下降以及振動、噪聲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流體機械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可消除導葉內部失速渦的軸流泵。
背景技術
當軸流泵在小流量工況運行時,軸流泵葉輪的出流角嚴重偏離了設計出流角,從而使得導葉進口邊的沖角急劇增大,在導葉吸力面產生了流動分離并形成失速渦。該失速渦會隨著主流運動到兩個導葉葉片之間,并發展擴大造成兩個導葉之間的流動堵塞,使得軸流泵的揚程出現陡降。同時,轉輪葉片與導葉之間的動靜干涉使得導葉葉片通道內的失速渦形態呈現時空上不規則的變化,進而引發低頻壓力脈動,產生振動噪聲,加劇了材料損傷,降低軸流泵運行的可靠性,縮短泵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消除導葉內部失速渦的軸流泵,解決了傳統軸流泵在小流量工況下運行時,由于導葉內部失速渦引的揚程下降以及振動、噪聲問題,提升了軸流泵裝置在小流量下運行的安全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消除導葉內部失速渦的軸流泵,包括泵殼體,泵殼體的一端連接吸入室管體,泵殼體的另一端連接出水彎管,泵殼體內依次同軸設有葉輪輪轂體和導葉輪轂體,葉輪輪轂體上固接有葉輪,導葉輪轂體與泵殼體之間設有一圈導葉,各導葉固定在泵殼體的內壁上,泵殼體上還開設有一圈泵體進水孔,每個導葉的葉頂翼型上設有導葉體內部注水孔,每個導葉體內部注水孔與一個泵體進水孔正對設置,每個導葉的葉體表面上設有導葉體表面射流孔,導葉體表面射流孔與導葉體內部注水孔連通,每個泵體進水孔還連接一組注水管路;每組注水管路與注水環管連通,注水環管同軸設置在泵殼體的外部;
還包括泵軸,泵軸的一端從導葉輪轂體內穿過并與葉輪輪轂體連接,葉輪輪轂體的另一端連接有導流錐,泵軸的另一端從出水彎管伸出與聯軸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葉輪上的所有葉片都位于葉輪輪轂體的同一軸向位置并沿周向均布,且葉輪不與泵殼體接觸。
泵軸與出水彎管的連接處設有軸承A,泵軸與導葉輪轂體的接觸處設有軸承B。
泵體進水孔的數目與導葉的數目相同。
每組注水管路的結構為:包括注水管,注水管的一端與注水環管連通,注水管的另一端與泵體進水孔連通,注水管上分別設有注水管調節閥和逆止閥,逆止閥靠近泵體進水孔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泵殼體外側連接高壓水,高壓水流經進水環管和泵殼體上的進水孔向導葉體內部注水孔內注入高壓水,然后高壓水沿導葉吸力面的射流孔射流進入導葉葉片間到達流道內,進入導葉葉片間的射流打散了失速渦,有效的避免了失速渦堵塞導葉流道的現象,防止軸流泵的揚程在小流量工況出現陡降現象,降低了導葉內失速渦造成的機組的振動、噪音,提高了泵的運行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消除導葉內部失速渦的軸流泵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消除導葉內部失速渦的軸流泵中導葉體內部注水孔及導葉體表面射流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消除導葉內部失速渦的軸流泵中導葉體表面射流孔的橫剖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563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