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絲束開松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45046.6 | 申請日: | 2018-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277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有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有強 |
| 主分類號: | A24D3/02 | 分類號: | A24D3/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異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鄭州市經***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絲束 開松 絲束開松機 張力穩定裝置 本實用新型 絲束開松 第一級 平穩性 絲束包 恒定 絲束穩定裝置 落地安裝 應力釋放 安裝板 翻轉 濾棒 隔離 便利 保留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絲束開松機,包括機架和位于機架上的一級開松口和二級開松口,在一級開松口和二級開松口之間設置有絲束張力穩定裝置,用于恒定絲束張力,增加了絲束開松的平穩性。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效果顯著。將絲束張力穩定裝置置于絲束開松機的第一級開松(口)和第二級開松(口)之間,安裝時安裝板可落地安裝,使用更加便利;與在第一級開松(口)之前設置絲束穩定裝置相比,既隔離了絲束從絲束包引出時所產生的各種張力的大幅波動,又保留了絲束從絲束包引出時不易翻轉的特性及應力釋放;穩定張力后再進入第二級開松口進行后面的開松工序,從而大大增加了絲束開松的平穩性,提高了濾棒制品的成品質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卷煙濾棒成型設備,尤其是涉及卷煙濾棒成型設備中的絲束開松機。
背景技術
卷煙濾棒主要是采用聚丙烯纖維或醋酸纖維絲束施加增塑劑成型后用紙卷制而成。外購的絲束每包重約500kg,絲束分層疊放,生產時,通過濾棒成型設備中的絲束開松機將絲束首先進行開松,然后再送入后續的上膠機進行噴灑增塑劑等工序。為保證絲束的開松效果,需要將絲束進行兩級甚至多級開松。通過對開松過程中絲束所處的狀態及控制方式進行觀察分析研究發現: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同包但不同層面的絲束在開松過程中所受的提升張力隨提升距離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同包絲束受打包應力影響,不同部位的絲束提升張力也不相同。這種不同的張力對開松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從而影響濾棒生產的質量,尤其是造成硬度、壓降等指標波動的重要因素,而采用傳統的絲束平衡機或增加預張力輥進行壓力設置等方法對濾棒的生產質量改善甚微。對此,申請人在2015年設計了一種絲束控制裝置(專利號ZL201520173942X),將從絲束包引出的絲束先經該控制裝置進行預處理,消除應力、恒定張力后再進入第一級開松口進行開松,但實際使用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絲束在進入第一級開松口前有時會出現翻轉或打褶,從而又成為影響質量問題的新因素;同時該裝置安裝、使用也不夠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消除應力、恒定張力,又能克服絲束翻轉或打褶的絲束開松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絲束開松機,包括機架和位于機架上的一級開松口和二級開松口,在所述一級開松口和二級開松口之間設置有絲束張力穩定裝置,用于恒定絲束張力,增加了絲束開松的平穩性,保證了卷煙濾棒的產品質量。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絲束張力穩定裝置包括安裝在開松機機架前端的安裝板,在所述安裝板的上部設置有由主動輥和橡膠壓輥組成的對輥機構,所述主動輥由驅動電機帶動工作;位于所述對輥機構下方的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一導向輪,所述第一導向輪上設置有張力傳感器;與二級開松口位置相對應的所述安裝板上方設置的第二導向輪上安裝有輸出張力測量傳感器;在所述一級開松口上方設置的輔助支板上安裝有第一接絲束輪,所述第一接絲束輪上設置有前置張力測量傳感器;所述前置張力測量傳感器和張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主動輥的驅動電機控制信號輸入端電連接。
所述橡膠壓輥由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的氣缸帶動進退。采用橡膠壓輥可加大對輥機構之間的摩擦力,避免兩輥之間硬碰硬接觸。
在所述安裝板的下部設置有張力緩沖穩定輪組,所述張力緩沖穩定輪組與第二導向輪之間的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二接絲束輪。
所述第一接絲束輪一側的輔助支板上安裝有絲束轉向托輪。
所述第一接絲束輪和第一導向輪為滾輪。
所述第二接絲束輪、第二導向輪以及張力緩沖穩定輪組為滾輪。
所述絲束轉向托輪為滾輪。
實際生產時,絲束張力穩定裝置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能達到絲束開松后平穩的進入后續程序,從而保證濾棒制品的成品質量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有強,未經劉有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450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