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零部件檢測用夾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42481.3 | 申請日: | 2018-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575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陳軍;陳東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三金維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11/00 | 分類號: | 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壓桿 活動件 汽車零部件檢測 底板 夾緊裝置 套管 固定的 上表面 劃傷 支板 加工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 配合連接桿 角度偏轉 零件表面 相向運動 良品率 對盤 滑塊 鉸接 轉軸 側面 輸出 汽車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加工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汽車零部件檢測用夾緊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液壓桿,所述液壓桿位于支板的前側,所述液壓桿輸出端的外側套設有套管,所述液壓桿的頂端通過轉軸與兩個活動件鉸接。該汽車零部件檢測用夾緊裝置,通過設置液壓桿、套管、和活動件,利用液壓桿帶動兩個活動件運動并與套管接觸,配合連接桿與滑塊,使得兩個活動件在相向運動的同時發生角度偏轉,達到了對盤狀零件側面進行固定的效果,從而避免了采用端面固定的方式,達到了避免劃傷的目的,解決了因端面固定,造成零件表面劃傷,導致成品質量較差的問題,從而保證了產品的良品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零部件檢測用夾緊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零部件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因素。特別是當前汽車行業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展的自主開發與創新,更需要一個強大的零部件體系作支撐。
在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制造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呈盤狀的零部件,如齒輪盤、盤形盤轂芯和盤轂片等。在盤狀零部件加工過程中,需要多次對盤狀零部件進行固定,現有盤狀零件的固定方式大多采用螺絲配合固定件對端面進行固定,這種固定方式容易對零件的端面產生劃傷,從而降低零件的質量,給人們的經濟帶來損失。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零部件檢測用夾緊裝置,具備避免劃傷的優點,解決了成品質量較差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避免劃傷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零部件檢測用夾緊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液壓桿,所述液壓桿位于支板的前側,所述液壓桿輸出端的外側套設有套管,所述液壓桿的頂端通過轉軸與兩個活動件鉸接,所述活動件的內部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內部滑動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貫穿限位槽并延伸至活動件的背面,所述連接桿的背面轉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支板的正面開設有滑槽,兩個所述滑塊均與滑槽的內部滑動連接,所述活動件的頂端設置有夾持塊,兩個所述夾持塊的放置方向相對,兩個所述夾持塊的相對面均開設有緩沖槽,所述緩沖槽遠離開口處的一側內壁固定連接有兩個彈簧,兩個所述彈簧遠離緩沖槽的一端均與緩沖墊固定連接,所述支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裝有放置座。
優選的,所述套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環,固定環的背面與支板的正面固定安裝。
優選的,所述滑槽開口處的寬度為滑塊寬度的三分之二。
優選的,所述夾持塊的上表面開設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內部螺紋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夾持塊表面通過固定桿與活動件內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緩沖槽內壁的頂部和底部均設置有耐磨墊,所述緩沖墊的表面通過耐磨墊與緩沖槽內壁的頂部和底部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放置座的上表面設置有防滑墊,防滑墊為彈性橡膠墊。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零部件檢測用夾緊裝置,具備的有益效果:該汽車零部件檢測用夾緊裝置,通過設置液壓桿、套管和活動件,利用液壓桿帶動兩個活動件運動并與套管接觸,配合連接桿與滑塊,使得兩個活動件在相向運動的同時發生角度偏轉,達到了對盤狀零件側面進行固定的效果,從而避免了采用端面固定的方式,達到了避免劃傷的目的,解決了因端面固定,造成零件表面劃傷,導致成品質量較差的問題,從而保證了產品的良品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夾持塊結構正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三金維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三金維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424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