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環保電動汽車充電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40110.1 | 申請日: | 2018-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383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發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協基電子(常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9/00 | 分類號: | H01B9/00;H01B9/02;H01B7/29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號控制線 總屏蔽層 動力線 輔助線 通信線 電動汽車充電 阻燃填充料 新型環保 外護套 電纜 本實用新型 節能環保 填充 安全 | ||
一種新型環保電動汽車充電電纜,包括2根信號控制線,2根通信線,2根動力線,2根低壓輔助線,阻燃填充料,總屏蔽層和外護套。具體而言,2根動力線的一側設置2根信號控制線和2根通信線,而另外一側設置2根低壓輔助線,總屏蔽層將2根信號控制線,2根通信線,2根動力線和2跟低壓輔助線包裹并以阻燃填充料從填充,總屏蔽層的外側為緊裹的外護套。本實用新型具有節能環保,安全耐用的特性,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電纜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新型環保電動汽車充電電纜。
背景技術
在全球變暖的環保問題上不能不提到汽車行業,因為汽車尾氣排放已經被公認為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環保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而傳統的汽.柴油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汽車廢氣含有上千種化學物質,可分為氣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醛類等)和顆粒物(碳黑、焦油和重金屬等)兩大類。國外專家的研究表明,由于汽車廢氣的排放主要在0.3米至2米之間,正好是人體的呼吸范圍,對人體健康的損害非常嚴重:刺激人體呼吸道,使呼吸系統的免疫力下降,導致暴露人群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及呼吸困難的發病率升高、肺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癥狀;尾氣中的苯類物質是強致癌物質(特別是肺癌),會引發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等。
汽車每燃燒1公斤汽油排出3.08公斤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時,會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散發,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地球上接連出現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都與溫室效應加劇有關。城市因人口密集、高樓密集、公路密集,導致“城市熱島效應”更為嚴重。溫室氣體像毯子一樣把熱束縛在低層大氣里,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高1度,甚至更多。城市熱島效應已經改變了地方天氣形勢,特別是雨量分布形勢已經發生改變。這是全球變暖在城市的反應。汽車排放造成的大氣污染還會破壞臭氧層,而臭氧損耗與氣候變化通過某些機制相互聯系。一些專家認為,臭氧層的破壞造成太陽輻射過強,也會導致高溫天氣。
因此,研究和開發新能源環保節能汽車及其配套設備成為當今世界急切需要發展的重要技術命題。目前在圍繞著新能源環保節能汽車的配套設備上,創造和生產出新型環保電動車充電電纜存在許多技術難點,困擾著企業的生產,社會的進步。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環保電動汽車充電電纜,達到節能環保,安全耐用的特性,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新型環保電動汽車充電電纜,包括2根信號控制線,2根通信線,2根動力線,2根低壓輔助線,阻燃填充料,總屏蔽層和外護套。
具體而言,2根動力線的一側設置2根信號控制線和2根通信線,而另外一側設置2根低壓輔助線,總屏蔽層將2根信號控制線,2根通信線,2根動力線和2跟低壓輔助線包裹并以阻燃填充料從填充,總屏蔽層的外側為緊裹的外護套。
進一步的,通信線外層為分相屏蔽層。
進一步的,總屏蔽層采用同心式疏繞結構。
優選的,動力線的線芯為鍍錫軟銅導體并同向絞合。
優選的,2根動力線、2根低壓輔助線、2根信號控制線的外層為柔軟乙丙橡皮材質。
優選的,通信線芯為聚乙烯絕緣材質。
優選的,外護套為阻燃聚氨酯材質。
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環保電動汽車充電電纜,達到節能環保,安全耐用的特性,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協基電子(常熟)有限公司,未經新協基電子(常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401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