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25311.4 | 申請日: | 2018-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005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明;張末;張馨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17/00 | 分類號: | 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萬慧達律師事務所 11111 | 代理人: | 王虎;梁順珍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長***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托盤 自動收集 電子標簽 匹配系統 匹配裝置 單片機 本實用新型 非接觸方式 存儲模塊 機器操作 人工操作 人力成本 通訊連接 托盤表面 貼附 匹配 生產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系統,其包括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裝置,以及貼附于托盤表面的電子標簽;所述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裝置包括用于通過非接觸方式識別所述電子標簽的識別模塊,還包括單片機和RTC模塊;所述單片機分別與所述識別模塊和所述RTC模塊通訊連接;所述電子標簽設有存儲模塊。通過本技術方案,實現了目前托盤識別收集人工操作到機器操作的過程,提高了識別、收集和匹配的效率,減少了人力成本,從而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汽車制造裝配的過程中,車身底部擰緊點采用螺栓提前安放到托盤上相應的擰緊桿上,再由自動擰緊軸驅動擰緊到車身上。由于同一托盤要和不同的車身匹配,目前需要人工記錄匹配的車架號,再與擰緊結果進行匹配分析,問題托盤識別困難,導致目前的自動擰緊機一次性擰緊合格率只有90%,單車底部50個螺栓的一次性全合格率僅為1%,后續要靠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返修,提高了擰緊質量風險
另外,也有采用人工掃描貼附于托盤表面條形碼的方式進行讀取。但是這種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托盤附近有員工來回走動進行吊裝裝配等操作,極易發生磕碰對掃描設備造成損壞;(2)人員走動對掃描設備附近的環境光線也造成影響,易造成掃不出問題;(3)條形碼本身易損壞,也易出現掃不出問題,需要定期更換;(4)由于條形碼包含的信息是固定的,無法記錄托盤使用記錄、維修日期、維護保養人等信息。
顯然,上述問題很容易導致托盤號的識別、收集以及匹配過程效率過低,使得生產成本大大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能夠提高識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內容具體如下:
一種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系統,其包括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裝置,以及貼附于托盤表面的電子標簽;所述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裝置包括用于通過非接觸方式識別所述電子標簽的識別模塊,還包括單片機和RTC模塊;所述單片機分別與所述識別模塊和所述RTC模塊通訊連接;所述電子標簽設有存儲模塊。
為提高在汽車裝配過程中托盤識別、收集以及匹配的效率,發明人在設計的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系統包括了托盤號自動收集匹配裝置和電子標簽;在托盤經過時,識別模塊識別并收集托盤電子標簽,記錄托盤的內容發送至單片機。同時,單片機向RTC模塊獲取識別電子標簽的時間,并予以記錄,從而獲取了識別的時間和信息內容。通過本技術方案,實現了目前托盤識別收集人工操作到機器操作的過程,提高了識別、收集和匹配的效率,減少了人力成本,從而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而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其中一個創新點,發明人將現有托盤表面的條形碼改進成電子標簽,而且電子標簽內設有存儲模塊,不但可以用于存儲原有內容并將信息傳送至識別模塊,例如存儲托盤使用記錄,保養人、保養日期等信息,還能夠從識別模塊獲取信息并予以記錄,方便后續操作過程對于信息的第二次獲取和開發,使得電子標簽利用率更高,使得后續過程讀取信息更為方便,也會減少后續生產裝配過程的用料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技術方案中,識別模塊的識別方式采用的是非接觸的方式進行的,采集方式為非接觸式,能夠達到大大降低零部件容易被損壞的風險。
優選地,所述電子標簽內設有第一線圈;所述識別模塊包括通過運動與所述第一線圈產生互感電流的第二線圈。
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中一種識別的實現方式當中,所述電子標簽內設有第一線圈;所述識別模塊包括通過運動與所述第一線圈產生互感電流的第二線圈。通過相對運動使電子標簽內線圈產生互感電流,從而對電子標簽進行信息讀寫。
更優選地,所述識別模塊還包括RC522芯片,所述RC522芯片內設有加密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253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全自動通行卡供卡機構
- 下一篇:一種蓄電池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