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鋼框架梁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漿組合樓蓋體系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24881.1 | 申請日: | 2018-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944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管宇;姚欣梅;鄒昱瑄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B5/29 | 分類號: | E04B5/29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64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軋 矩形框架結構 冷彎薄壁型鋼 自流平砂漿 石膏基 鋼框架梁 壓型鋼板 組合樓蓋 腹板 本實用新型 抗震性能 樓蓋體系 覆蓋 | ||
1.一種基于鋼框架梁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漿組合樓蓋體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熱軋H型鋼梁(101)、第二熱軋H型鋼梁(102)、第三熱軋H型鋼梁(103)、第四熱軋H型鋼梁(104)、第五熱軋H型鋼梁(13)、第六熱軋H型鋼梁(14)、第七熱軋H型鋼梁(15)、壓型鋼板(10)、若干第一C形冷彎薄壁型鋼(4)、若干第二C形冷彎薄壁型鋼(8)及若干第三C形冷彎薄壁型鋼(16);
第一熱軋H型鋼梁(101)、第二熱軋H型鋼梁(102)、第三熱軋H型鋼梁(103)及第四熱軋H型鋼梁(104)依次固定連接并圍成矩形框架結構,第五熱軋H型鋼梁(13)位于所述矩形框架結構內,且第五熱軋H型鋼梁(13)的一端與第一熱軋H型鋼梁(101)的腹板相連接,第五熱軋H型鋼梁(13)的另一端與第三熱軋H型鋼梁(103)的腹板相連接,各第一C形冷彎薄壁型鋼(4)的兩端分別與第五熱軋H型鋼梁(13)及第二熱軋H型鋼梁(102)相連接;第六熱軋H型鋼梁(14)的兩端、第七熱軋H型鋼梁(15)的兩端、各第二C形冷彎薄壁型鋼(8)的兩端及各第三C形冷彎薄壁型鋼(16)的兩端均分別與第五熱軋H型鋼梁(13)及第四熱軋H型鋼梁(104)相連接,且各第二C形冷彎薄壁型鋼(8)位于第六熱軋H型鋼梁(14)與第一熱軋H型鋼梁(101)之間,各第三C形冷彎薄壁型鋼(16)位于第七熱軋H型鋼梁(15)與第三熱軋H型鋼梁(103)之間,壓型鋼板(10)覆蓋并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結構上,壓型鋼板(10)上覆蓋有石膏基自流平砂漿層(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鋼框架梁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漿組合樓蓋體系,其特征在于,各第一C形冷彎薄壁型鋼(4)的一端與第二熱軋H型鋼梁(102)的腹板相連接,各第一C形冷彎薄壁型鋼(4)的另一端與第五熱軋H型鋼梁(13)的腹板相連接,各第二C形冷彎薄壁型鋼(8)的一端與第五熱軋H型鋼梁(13)的腹板相連接,各第二C形冷彎薄壁型鋼(8)的另一端與第四熱軋H型鋼梁(104)的腹板相連接,各第三C形冷彎薄壁型鋼(16)的一端與第五熱軋H型鋼梁(13)的腹板相連接,各第三C形冷彎薄壁型鋼(16)的另一端與第四熱軋H型鋼梁(104)的腹板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鋼框架梁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漿組合樓蓋體系,其特征在于,各第一C形冷彎薄壁型鋼(4)之間平行分布,各第二C形冷彎薄壁型鋼(8)之間平行分布,各第三C形冷彎薄壁型鋼(16)之間平行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2488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