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外置多線圈激勵的蜿蜒式磁流變阻尼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20354.3 | 申請日: | 2018-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504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1 |
| 發明(設計)人: | 胡國良;張佳偉;胡愛閩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53 | 分類號: | F16F9/5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0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阻尼器缸體 阻尼器 磁流變阻尼器 本實用新型 勵磁線圈 液流通道 多線圈 外置 磁流變液性能 勵磁線圈結構 活塞 磁流變液 工程機械 輸出阻尼 維修更換 線圈組件 有效解決 有效阻尼 圓形通孔 阻尼間隙 外置式 阻尼力 端蓋 減振 吊環 發熱 串聯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外置多線圈激勵的蜿蜒式磁流變阻尼器,主要由阻尼器端蓋、阻尼器缸體、勵磁線圈、活塞以及吊環等組成。阻尼器缸體Ⅰ、阻尼器缸體Ⅱ、阻尼器缸體Ⅲ以及阻尼器缸體Ⅳ之間形成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液流通道通過圓形通孔串聯組成蜿蜒式液流通道,在四個勵磁線圈激勵下形成15段有效阻尼間隙。該結構在不增加外形尺寸情況下可有效增大阻尼間隙長度,保證阻尼器能提供足夠大的阻尼力。外置式勵磁線圈結構可避免線圈組件與磁流變液接觸,有效解決了線圈工作發熱影響磁流變液性能的問題,同時維修更換時更方便,從而提高了阻尼器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阻尼器性能穩定,輸出阻尼力大,特別適用于大功率工程機械減振領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磁流變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種外置多線圈激勵的蜿蜒式磁流變阻尼器。
背景技術
磁流變阻尼器是一種新型智能型減振器,利用磁流變液的磁流變效應可實現半主動控制。該智能型減振器具有諸多優點,例如大輸出阻尼力、寬調節范圍、響應速度快以及結構簡單。目前,磁流變阻尼器已在汽車懸架、鐵路機車以及橋梁建筑等諸多領域得到應用。
磁流變阻尼器通過在內置活塞頭上纏繞一組線圈,通入電流可產生垂直于阻尼間隙的磁力線。磁流變液受磁場作用粘度發生變化,進而產生輸出阻尼力。輸入不同大小的電流,可產生不同大小的阻尼力。傳統的磁流變阻尼器都是將勵磁線圈內置于阻尼器缸體內,通電時容易產生熱量影響磁流變液的性能;同時由于勵磁線圈與磁流變液接觸,更容易發生腐蝕、損壞等現象,且更換維修十分復雜。
另外,傳統的磁流變阻尼器一般只設置一條阻尼通道,輸出阻尼力有限。當遇到需要大輸出阻尼力工況時,阻尼器容易失效。常用的增加阻尼力的方法是延長阻尼間隙,但延長阻尼間隙在增加阻尼力的同時也增大了阻尼器的體積。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所述磁流變阻尼器存在的問題及滿足磁流變阻尼器的實際使用要求,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外置多線圈激勵的蜿蜒式磁流變阻尼器。該阻尼器的阻尼器缸體Ⅰ外表面加工有環形凹槽,阻尼器缸體Ⅰ與阻尼器缸體Ⅱ之間形成的圓環阻尼間隙構成第一液流通道;阻尼器缸體Ⅱ與阻尼器缸體Ⅲ之間形成的圓環阻尼間隙構成第二液流通道;阻尼器缸體Ⅲ與阻尼器缸體Ⅳ之間形成的圓環阻尼間隙構成第三液流通道;阻尼器缸體Ⅰ外圓周表面左端和右端均加工有6個均勻分布的圓形通孔,阻尼器缸體Ⅱ外圓周表面右端加工有6個均勻分布的圓形通孔,阻尼器缸體Ⅲ外圓周表面左端和右端均加工有6個均勻分布的圓形通孔;第一、第二和第三液流通道通過圓形通孔串聯在一起。阻尼器缸體Ⅳ外表面加工有四個繞線槽,勵磁線圈Ⅰ、勵磁線圈Ⅱ、勵磁線圈Ⅲ以及勵磁線圈Ⅳ分別纏繞在阻尼器缸體Ⅳ的四個繞線槽內;給四組勵磁線圈通入電流時,產生的磁場垂直作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液流通道,構成15段有效阻尼間隙,大大的提高了輸出阻尼力。外置式勵磁線圈不與磁流變液接觸,有效解決了勵磁線圈工作發熱影響磁流變液性能的問題;另外,勵磁線圈損壞時方便更換與維修。與傳統的磁流變阻尼器相比,該磁流變阻尼器在不增加阻尼器軸向長度的情況下可提供更大的輸出阻尼力及阻尼力可調范圍,同時具有更高的穩定性,更加適合用于各種減振領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交通大學,未經華東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2035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磁流變彈性體的磁流變阻尼器
- 下一篇:一種新型汽車用的減震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