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載后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13616.3 | 申請日: | 2018-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532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6 |
| 發明(設計)人: | 熊志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00 | 分類號: | B60R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85 | 代理人: | 汪琳琳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頭 車載后視系統 電子攝像裝置 監視器 本實用新型 格式轉換器 圖像處理器 車身 傳統后視鏡 安全隱患 車用電池 電子通信 設備應用 通信連接 行車安全 車頭 行車 供電 駕駛 鏡頭 視野 應用 | ||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車載后視系統,涉及行車設備應用技術領域。一種車載后視系統,應用于車輛,包括:電子攝像裝置、圖像處理器、格式轉換器和監視器;所述電子攝像裝置通過所述圖像處理器和所述格式轉換器同所述監視器通信連接,且上述設備均通過車用電池供電;其中,所述電子攝像裝置包括:安裝在車頭兩側的第一攝像頭和第二攝像頭,以及安裝在車身上的第三攝像頭;所述第一攝像頭、所述第二攝像頭和所述第三攝像頭的鏡頭均朝向車身后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車載后視系統不僅能實現傳統后視鏡的功能,通過其電子通信的方式還能盡可能地降低駕駛時視野不足等造成的安全隱患,提高行車安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行車設備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車載后視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工業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使得汽車尤其是家用汽車越來越普及化。汽車后視鏡作為減小駕駛員車輛后方盲區的裝置,為行車安全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汽車的傳統后視鏡一般都是裝在汽車的前部的兩個側面。
發明人在研究本申請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傳統后視鏡一直存在著視野范圍不夠、低照度環境下鏡中視野太暗、雨天看不清鏡中視野、風阻大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傳統后視鏡使用時給駕駛帶來的安全隱患較大。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車載后視系統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
一種車載后視系統,包括:電子攝像裝置、圖像處理器、格式轉換器和監視器;
所述電子攝像裝置通過所述圖像處理器和所述格式轉換器同所述監視器通信連接,且所述電子攝像裝置、所述圖像處理器、所述格式轉換器和所述監視器均通過車用電池供電;采集車頭后方圖像的所述電子攝像裝置設置在車輛的車身外,所述圖像處理器、所述格式轉換器和所述監視器均安裝在車輛內部;所述監視器通過一個或多個顯示屏顯示所述電子攝像裝置采集的圖像;
其中,所述電子攝像裝置包括:安裝在車頭兩側的第一攝像頭和第二攝像頭,以及安裝在車身中心線上的第三攝像頭;所述第一攝像頭、所述第二攝像頭和所述第三攝像頭的鏡頭均朝向車身后方。
進一步,所述的車載后視系統,所述第一攝像頭安裝在車輛的左后視鏡鏡座上或集成在左后視鏡內部;所述第二攝像頭安裝在車輛的右后視鏡鏡座上或集成在右后視鏡內部。
進一步,所述的車載后視系統,所述第一攝像頭和所述第二攝像頭的水平視野范圍均在30~55度之間;所述第一攝像頭和所述第二攝像頭的垂直視野范圍均在32~60度之間。
進一步,所述的車載后視系統,所述第三攝像頭的水平視野范圍在60~80度之間;所述第三攝像頭的垂直視野范圍在15~30度之間。
進一步,所述的車載后視系統,所述第一攝像頭、所述第二攝像頭和所述第三攝像頭上方裝設有防止雨水滴落在鏡頭上的帽沿型外殼。
進一步,所述的車載后視系統,所述第一攝像頭、所述第二攝像頭和所述第三攝像頭的鏡頭上涂有憎水性的涂層。
進一步,所述的車載后視系統,所述監視器中裝設有探測車身內亮度的傳感器以及調節顯示屏亮度的背光組件;所述傳感器與所述背光組件配合自動調節所述監視器的顯示屏背光的亮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136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窗未完全關閉報警系統
- 下一篇:一種用于大型貨車上的拐彎報警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