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072852.5 | 申請日: | 2018-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786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查激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齊家怡居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3/147 | 分類號: | F24F3/147;F24F7/08;F24F12/00;F24F13/02;F24F13/24;F24F13/28;F24F11/65;F24F11/56;F24F11/77;F24F110/10;F24F110/12;F24F110/20;F24F11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交換 回風通道 新風通道 熱交換系統 電動風閥 濕度參數 溫度參數 臺風機 室內 排濕 一一對應設置 本實用新型 全熱交換機 全熱交換器 濕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 顯熱交換器 電控設備 分叉設置 分叉通道 分叉位置 全熱交換 熱交換機 室內氣體 控制器 兩組 指令 檢測 | ||
1.一種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風通道和新風通道,所述回風通道分叉為第一回風通道和第二回風通道,所述新風通道分叉為第一新風通道和第二新風通道,所述第一新風通道、所述第二新風通道與所述第一回風通道、第二回風通道一一對應,所述第一新風通道中設置有全熱交換器,用于與所述第一回風通道進行全熱交換,所述第二新風通道中設置有顯熱交換器,用于與所述第二回風通道進行顯熱交換;
電動風閥,所述電動風閥設置在所述新風通道與所述回風通道的分叉位置處,用于選擇第一回風通道或第二回風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回風通道或第二回風通道對應的新風通道;
兩臺風機,兩臺所述風機分別對應所述新風通道和所述回風通道設置;
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各兩個,一組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所述濕度傳感器設置在室內,一組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所述濕度傳感器設置在室外,用于分別檢測室內和室外的溫度參數和濕度參數;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溫度傳感器、所述濕度傳感器、所述風機和所述電動風閥電聯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溫度參數和所述濕度參數,指令所述電動風閥選擇顯熱交換通道或全熱交換通道,并控制所述風機工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風通道中還設置有直排通道,所述新風通道上設置有直入通道,所述直排通道與所述第一回風通道、第二回風通道在分叉處連接,所述直入通道與所述第一新風通道、第二新風通道在分叉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二氧化碳含量檢測傳感器,兩個所述二氧化碳含量檢測傳感器分別設置在室內和室外,并與所述控制器電聯接,用于分別檢測室內和室外的二氧化碳含量參數并發送到所述控制器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PM2.5檢測傳感器,兩個所述PM2.5檢測傳感器分別設置在室內和室外,并與所述控制器電聯接,用于分別檢測室內和室外的可吸入顆粒物含量參數并上傳到所述控制器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通道中還設置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新風通道中,用于過濾新風氣體中的雜質。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風通道和所述第二新風通道的另一端合并,所述第一回風通道和所述第二回風通道的另一端合并。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位于在所述新風通道和所述回風通道的分叉位置處,并設置在所述電動風閥、兩臺所述風機和所述控制器外側,用于提供支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殼內側還設置有乙烯發泡材料層和密封材料層,用于降低噪音。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中還包括通信模塊,用于通過所述通信模塊與外設計算機平臺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排濕功能的熱交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通道中還設置有防蚊網,用于防止蚊子進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齊家怡居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齊家怡居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07285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