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輛及其轉向回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052448.1 | 申請日: | 2018-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070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清山;司宗正;王亞飛;韓學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5/04 | 分類號: | B62D5/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陳曉輝 |
| 地址: | 450016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正裝置 蝸卷彈簧 轉向管柱 扭簧 車輛底盤 連接結構 同步運動 本實用新型 安裝方便 安裝過程 通用性強 原有的 回正 中位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及其轉向回正裝置。該轉向回正裝置包括蝸卷彈簧或者扭簧,還包括固定在車輛底盤上的基座,所述蝸卷彈簧或者扭簧的一端與基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用于與轉向管柱連接以與轉向管柱同步運動的連接結構。該轉向回正裝置包括蝸卷彈簧或者扭簧,還包括固定在車輛底盤上的基座,蝸卷彈簧或者扭簧的一端與基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用于與轉向管柱連接以與轉向管柱同步運動的連接結構,該轉向回正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在安裝過程中無需對車輛原有的結構做過多的改動,通用性強。另外,該轉向回正裝置增強了車輛的轉向回正能力,提升了車輛的方向中位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及其轉向回正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在結束轉向動作后,從曲線行駛自動回復到直線行駛的過程能力被稱為轉向回轉性能。如果車輛的回正性能差,駕駛者為了保證車輛直線行駛需要不斷轉動并調整方向盤角度,容易造成疲勞駕駛,甚至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目前,人們對汽車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車輛轉向回正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顧客對整車的評價。
公布號為CN106956719A,公布日為2017.07.1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動轉向回正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該自動轉向回正裝置包括角度傳感器、第一齒輪、電機滑動導軌、驅動機構和伺服電機,角度傳感器安裝在車輛的轉向器與輪胎連接位置處,第一齒輪固定安裝在車輛的轉向管柱上,電機滑動導軌固在車輛的底盤橫梁上,電機滑動導軌上導向裝配有第二齒輪,通過驅動機構控制第二齒輪在導軌上滑動,實現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的嚙合和脫離嚙合,伺服電機在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嚙合后驅動第二齒輪轉動,從而使轉向管柱自動回正。
但是,由于車輛轉向管柱部位的安裝空間有限,上述自動轉向回正裝置的驅動機構和伺服電機需要相應的安裝空間,在車輛上安裝布置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轉向回正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自動轉向回正裝置在車輛上安裝布置不方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轉向回正裝置的技術方案是:
1、轉向回正裝置包括蝸卷彈簧或者扭簧,還包括用于固定在車輛底盤上的基座,所述蝸卷彈簧或者扭簧的一端與基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用于與轉向管柱連接以與轉向管柱同步運動的連接結構。
其有益效果是:該轉向回正裝置包括蝸卷彈簧或者扭簧,還包括固定在車輛底盤上的基座,所述蝸卷彈簧或者扭簧的一端與基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用于與轉向管柱連接以與轉向管柱同步運動的連接結構,該轉向回正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在安裝過程中無需對車輛原有的結構做過多的改動,通用性強。另外,該轉向回正裝置增強了車輛的轉向回正能力,提升了車輛的方向中位感。
2、在1的基礎上,所述連接結構為設置在蝸卷彈簧或者扭簧上的用于與轉向管柱上的卡槽適配的彎折部。
3、在1或2的基礎上,所述基座上設有供轉向管柱穿過的中心孔。
4、在3的基礎上,所述蝸卷彈簧或者扭簧設置在中心孔內,所述蝸卷彈簧或者扭簧的一端與中心孔的孔壁固定連接。
5、在4的基礎上,所述基座包括內圈和相對于外圈位置可調的內圈,所述中心孔設置在內圈上。
其有益效果是:基座包括外圈和相對于外圈位置可調內圈,可以調整蝸卷彈簧或者扭簧的彎折部與轉向管柱上的連接位置。
6、在5的基礎上,所述內圈嵌套在外圈之中,所述內圈上設有定位凸起,所述外圈上設有兩個以上與定位凸起適配的定位槽以使內圈相對于外圈位置可調。
7、在6的基礎上,所述內圈為齒輪結構,所述內圈為齒輪結構,所述外圈上設有與齒輪結構的輪齒適配的齒槽。
8、在6或7的基礎上,所述蝸卷彈簧為平面蝸卷彈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0524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