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凸極同步電機匯流環形引線冷卻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041885.3 | 申請日: | 2018-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438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周芷汀;范鎮南;胡清靈;文坤;孔祥熙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K9/00 | 分類號: | H02K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王沙沙 |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形引線 匯流 引風管 耐壓 絕緣 凸極同步電機 本實用新型 冷卻結構 上機架 圓環狀 發電機 銅管 發電機定子 發電機端部 集膚效應 冷卻效果 鄰近效應 內外表面 上擋風板 使用效率 出風口 擋風環 絕緣盒 跨接線 引出線 用銅量 擋風 金具 立圈 銅環 接通 冷卻 節約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凸極同步電機匯流環形引線冷卻結構,包括安裝在匯流環形引線正上方的上機架上的圓環狀的擋風環板,以及安裝在發電機端部的線圈絕緣盒和跨接線正上方的上機架上的圓環狀的擋風立圈;匯流環形引線銅管的內部通過第一耐壓絕緣引風管與發電機上擋風板的內部接通,同時匯流環形引線銅管的內部與發電機定子引出線金具之間設有第二耐壓絕緣引風管,并且第二耐壓絕緣引風管上設有出風口。本實用新型能對匯流環形引線的內外表面同時進行冷卻,可使匯流環形引線在相同的用材情況下溫度更低,節約匯流環形引線的用銅量;由于冷卻效果的提高,在相同的溫度下,可以降低銅環的鄰近效應和集膚效應的影響;同時還能提高發電機的使用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凸極同步電機通風結構設計,具體涉及到一種凸極同步電機匯流環形引線冷卻結構。
背景技術
凸極同步發電機的定子的電流由發電機繞組的出線端經環形引線及機坑母線輸出。交變電流通過導體時,會產生渦流,由于集膚效應,導致導體電流集中分布在導體表面層。大容量發電機的匯流環形引線電流大,支路數多,特別是在匯流環形引線之間距離較小的情況下,還必須考慮鄰近效應的影響。
隨著發電機容量的增加,發電機的多支路匯流成A、B、C三相后導致每一條支路的電流增大;同時由于鄰近效應和集膚效應的影響,匯流環形引線的冷卻越來越困難。
現有的冷卻方式(如附圖1所示)由冷卻器出風,經定子機座上端部吹拂環形引線的表面進行冷卻,其冷卻方式較單一。并且,當匯流環形引線的電流大到一定程度時,其冷卻效果不理想,需要新的冷卻方式來解決匯流環形引線的銅管溫度過高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凸極同步電機匯流環形引線冷卻結構,致力于提高環形引線的散熱系數并增大環形引線的散熱面積,能有效地降低匯流環形引線的溫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凸極同步電機匯流環形引線冷卻結構,包括安裝在匯流環形引線正上方的上機架上的圓環狀的擋風環板;所述匯流環形引線銅管的內部通過第一耐壓絕緣引風管與發電機上擋風板的內部接通,同時匯流環形引線銅管的內部與發電機定子引出線金具之間設有第二耐壓絕緣引風管,并且第二耐壓絕緣引風管上設有出風口。
根據上述方案,還包括安裝在發電機端部的線圈絕緣盒和跨接線正上方的上機架上的圓環狀的擋風立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對匯流環形引線的內外表面同時進行冷卻,可使匯流環形引線在相同的用材情況下溫度更低,節約匯流環形引線的用銅量;由于冷卻效果的提高,在相同的溫度下,可以降低銅環的鄰近效應和集膚效應的影響,工程設計時銅環間距可以進一步縮小,在一定空間內更利于銅環的布置;更充分地利用了發電機中的冷卻介質來降低銅環的溫度,從而提高了發電機的使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冷卻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冷卻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匯流環形引線的銅管內部的空氣和電流的流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圖中各標號的釋義為:1-匯流環形引線,2-發電機定子機座,3-發電機空氣冷卻器,4-擋風環板,5-擋風立圈,6-第一耐壓絕緣引風管,7-擋風板,8-出風口,9-金具,10-第二耐壓絕緣引風管。
當匯流環形引線1的銅管的損耗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需要提高匯流環形引線1周圍的風速,以提高匯流環形引線1的散熱系數;或者增大匯流環形引線1的散熱面積來提高換熱效率。本實用新型通過綜合上述兩個方面來實施改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華大學,未經西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04188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