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寬工況二次再熱雙機回熱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0023472.2 | 申請日: | 2018-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400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思瑞;李驚濤;魏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電力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1K7/18 | 分類號: | F01K7/18;F01K11/02;F01K7/38;F01D15/10;F22D1/32;F22D1/34;F22D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黃家俊 |
| 地址: | 10220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熱汽輪機 低壓缸 回熱加熱器 抽汽 排汽 本實用新型 汽輪機 輔凝汽器 回熱系統(tǒng) 主凝汽器 高壓缸 寬工況 雙機 再熱 火力發(fā)電系統(tǒng) 凝汽器系統(tǒng) 汽輪機系統(tǒng) 循環(huán)效率 凝汽器 中壓缸 發(fā)電機 過熱 通流 壓缸 鍋爐 機組 引入 | ||
1.一種寬工況二次再熱雙機回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鍋爐(1)、汽輪機高壓缸(2)、汽輪機第一級中壓缸(3)、汽輪機第二級中壓缸(4)、汽輪機第一級低壓缸(5)、汽輪機第二級低壓缸(6)、回熱汽輪機(7)、回熱汽輪機低壓缸(8)、發(fā)電機(9)、輔凝汽器(10)、主凝汽器(11)和回熱系統(tǒng)(100);
其中回熱系統(tǒng)(100)的給水出口、鍋爐(1)和汽輪機高壓缸(2)的進汽口順序相連,汽輪機高壓缸(2)的排汽口分別與回熱汽輪機(7)的進汽口、汽輪機第一級中壓缸(3)的進汽口和回熱系統(tǒng)(100)的第一進汽口相連,汽輪機第一級中壓缸(3)的出汽口與汽輪機第二級中壓缸(4)的進汽口相連,第二級中壓缸(4)為對稱分流布置,對稱分流的每側分別設有一個排汽口,兩個排汽口在匯合之后,分流并分別與汽輪機第一級低壓缸(5)的進汽口和汽輪機第二級低壓缸(6)的進汽口相連,汽輪機第一級低壓缸(5)和汽輪機第二級低壓缸(6)均采用對稱分流布置,其中對稱分流布置的每一側均設有兩個抽汽口和一個排汽口,汽輪機第一級低壓缸(5)和汽輪機第二級低壓缸(6)的兩個排汽口匯合后與主凝汽器(11)的進汽口相連,第一級低壓缸(5)的對稱分流布置的兩個汽輪機第一級低壓缸第二抽汽口(b)在匯合后與回熱系統(tǒng)(100)的第九進汽口相連,第二級低壓缸(6)的對稱分流布置的兩個汽輪機第二級低壓缸第二抽汽口(d)與回熱系統(tǒng)(100)的第十進汽口相連,汽輪機第一級低壓缸(5)對稱分流布置的兩個汽輪機第一級低壓缸第一抽汽口(a)和汽輪機第二級低壓缸(6)對稱分流布置的兩個汽輪機第二級低壓缸第一抽汽口(c)匯合后與回熱系統(tǒng)(100)的第八進汽口連接;
所述回熱汽輪機(7)設有五個抽汽口和一個排汽口;五個抽汽口分別是第一級抽汽口、第二級抽汽口、第三級抽汽口、第四級抽汽口和第五級抽汽口,其中第一級抽汽口與回熱系統(tǒng)(100)第二進汽口相連,第二級抽汽口與回熱系統(tǒng)(100)第三進汽口相連,第三級抽汽口與回熱系統(tǒng)(100)第四進汽口相連,第四級抽汽口與回熱系統(tǒng)(100)第五進汽口相連,第五級抽汽口與回熱系統(tǒng)(100)第六進汽口相連;回熱汽輪機(7)的排汽口和回熱汽輪機低壓缸(8)的進汽口相連,回熱汽輪機低壓缸(8)的排汽口與輔凝汽器(10)的進汽口相連,輔凝汽器(10)的凝結水出口、回熱系統(tǒng)(100)的疏水出口與主凝汽器(11)的凝結水出口匯合后與回熱系統(tǒng)(100)的凝結水入口相連;回熱汽輪機低壓缸(8)安裝于回熱汽輪機(7)之后,回熱汽輪機低壓缸(8)的轉子與在其后方發(fā)電機(9)的轉子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工況二次再熱雙機回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熱系統(tǒng)(100)由第一級高壓加熱器(12)、第二級高壓加熱器(13)、第三級高壓加熱器(14)、第四級高壓加熱器(15)、除氧器(16)、第六級低壓加熱器(17)、第七級低壓加熱器(18)、第八級低壓加熱器(19)、第九級低壓加熱器(20)、第十級低壓加熱器(21)、給水泵(22)、疏水泵(23)和凝結水泵(24)組成;回熱系統(tǒng)(100)的第一至第十進汽口依次分別為第一級高壓加熱器(12)的進汽口、第二級高壓加熱器(13)的進汽口、第三級高壓加熱器(14)的進汽口、第四級高壓加熱器(15)的進汽口、除氧器(16)的進汽口、第六級低壓加熱器(17)的進汽口、第七級低壓加熱器(18)的進汽口、第八級低壓加熱器(19)的進汽口、第九級低壓加熱器(20)的進汽口、第十級低壓加熱器(21)的進汽口,回熱系統(tǒng)(100)的凝結水入口為凝結水泵(24)的入口,回熱系統(tǒng)(100)的給水出口為第一級高壓加熱器(12)的給水出口,第九級低壓加熱器(20)的疏水出口與第十級低壓加熱器(21)的疏水出口匯合后成為回熱系統(tǒng)(100)的疏水出口;其中第一級高壓加熱器(12)的疏水出口與第二級高壓加熱器(13)的疏水入口連接,第二級高壓加熱器(13)的疏水出口與第三級高壓加熱器(14)的疏水入口連接,第三級高壓加熱器(14)的疏水出口與第四級高壓加熱器(15)的疏水入口連接,第四級高壓加熱器(15)的疏水出口接入除氧器(16)的疏水入口,第六級低壓加熱器(17)的給水出口接入除氧器(16)的給水入口;第六級低壓加熱器(17)的疏水出口與第七級低壓加熱器(18)的疏水入口連接,第七級低壓加熱器(18)的疏水出口與第八級低壓加熱器(19)的疏水入口連接,第八級低壓加熱器(19)的疏水出口與疏水泵(23)的給水入口連接,第九級低壓加熱器(20)與第十級低壓加熱器(21)的疏水出口匯合后成為回熱系統(tǒng)(100)的疏水出口;
第一級高壓加熱器(12)、第二級高壓加熱器(13)、第三級高壓加熱器(14)和第四級高壓加熱器(15)的給水出口和給水入口依次連接,除氧器(16)的給水出口通過電力驅動的給水泵(22)連接于第四級高壓加熱器(15)的給水入口;第六級低壓加熱器(17)、第七級低壓加熱器(18)、第八級低壓加熱器(19)、第九級低壓加熱器(20)和第十級低壓加熱器(21)的給水出口和給水入口依次連接,凝結水泵(24)的出口與第十級低壓加熱器(21)的給水入口相連;
所述發(fā)電機(9)通過電纜與給水泵(22)相連,所述發(fā)電機(9)的發(fā)電量直接驅動給水泵(2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電力大學,未經華北電力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02347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