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剪力墻套筒灌漿連接灌漿模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010206.6 | 申請日: | 2018-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293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敏;顧笑;叢震;史靜;王吉成;鄭萬雨;史琦;毛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5/16 | 分類號: | E04C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楊小偉;晁璐松 |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灌漿 透明套筒 套筒 模擬裝置 剪力墻 連通 底板 混凝土底座 鋼筋 直觀 蓋板 部件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 底板上表面 全過程模擬 定位準確 固定粘接 灌漿施工 建筑施工 連接鋼筋 連接構件 可視化 可重復 下端面 套在 下端 預埋 展示 | ||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施工中灌漿部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剪力墻套筒灌漿連接灌漿模擬裝置。該模擬裝置包括灌漿部件和剪力墻混凝土底座兩個部分;剪力墻混凝土底座包括底板和預埋在底板中的若干個鋼筋;灌漿部件包括若干個透明套筒及連通倉,各個透明套筒之間通過連通倉連通,每個透明套筒的位置分別與一個鋼筋相對應;透明套筒分別套在對應的鋼筋上,并且透明套筒的下端固定粘接在蓋板上,蓋板的下端面下落在底板上表面上。本模擬裝置可視化,可重復使用于套筒灌漿連接構件直觀展示及套筒灌漿全過程模擬,可以直觀的了解灌漿過程中存在問題,提供灌漿施工過程須控制的要點,確保套筒灌漿連接鋼筋定位準確,確保灌漿質量,操作方便且直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施工中灌漿部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剪力墻套筒灌漿連接灌漿模擬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如雨后春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豎向構件連接多采用灌漿套筒連接,套筒灌漿是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重要工序。灌漿套筒位于混凝土內,套筒灌漿過程是不可見操作,無法用肉眼直觀的看出灌漿過程中灌漿料是否可有效填充滿受力套筒腔,是否有效填充滿底部連通腔內,如底部連通腔內存在空氣較多,灌漿結束注漿管拔出時,易出現灌漿套筒內漿液不飽滿情況。且再加之目前無可靠的無損檢測手段,通過破壞試驗時對結構影響大,需要設計另行出具加固方案,固僅適用于抽檢不適用于大面檢測。目前無損檢測正在研究中,即便可以無損看出灌漿情況,但是判定密實度與受力合格的標準界定方面仍需一定的研究。同時檢測如不合格則同樣需要相應的加固措施。無論破壞檢測還是無損檢測中存在問題都對結構有很大影響,故從灌漿操作提高灌漿質量而提高工程質量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現有灌漿工序大致存在以下問題:
預制構件鋼筋及套筒均埋設于砼內,無法看到套筒灌漿連接設置,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無法直觀了解鋼筋與套筒連接間真實關系,難以理解鋼筋定位準確性的必要性,并且鋼筋定位準確性也得不到保障。
除此之外,預制構件套筒連接作業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無法直觀了解鋼筋與套筒連接原理,難以理解套筒灌漿連接質量的重要性。
并且常規預制構件套筒灌漿時候,僅能看到漿液從灌漿套筒的進漿孔、出漿孔流出,無法看到灌漿過程,無法了解灌漿過程中、灌漿操作對灌漿質量的影響,對灌漿操作過程也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
基于以上描述,亟需一種剪力墻套筒灌漿連接灌漿模擬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預制構件施工工序中灌漿套筒預留鋼筋定位準確性也得不到保障,灌漿操作過程也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進而影響灌漿質量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以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剪力墻套筒灌漿連接灌漿模擬裝置,本套筒灌漿模擬裝置可視化,可重復使用于套筒灌漿連接構件直觀展示及套筒灌漿全過程模擬,可以直觀的了解套筒灌漿連接的原理及灌漿過程中存在問題,為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提供灌漿施工過程須控制的要點,確保套筒灌漿連接鋼筋定位準確,確保灌漿質量,簡單易懂,操作方便且直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剪力墻套筒灌漿連接灌漿模擬裝置,包括灌漿部件和剪力墻混凝土底座兩個部分;
所述剪力墻混凝土底座包括底板和預埋在底板中的若干個鋼筋;
所述灌漿部件包括若干個透明套筒及連通倉,各個透明套筒之間通過連通倉連通,每個透明套筒的位置分別與一個鋼筋相對應;
所述透明套筒分別套在對應的鋼筋上,并且透明套筒的下端固定粘接在蓋板上,蓋板的下端面下落在底板上表面上,與底板上表面無間隙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蓋板的下端面上設置有蓋板下凹槽,蓋板下凹槽內安裝有長密封支撐條。
作為優選,所述底板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成,所述底板的尺寸為450mm×1450mm×15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01020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