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SO2 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651639.0 | 申請日: | 2018-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752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忠生;方向晨;趙磊;劉志禹;齊慧敏;汪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D53/00 | 分類號: | B01D53/00;B01D5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o base sub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SO2煙氣的處理方法及裝置,是將含SO2氣體在壓縮冷凝單元進行壓縮、冷凝,然后進入凝聚液化單元,不凝氣進入吸附單元進行吸附,凈化氣達標排放;所述吸附單元采用的吸附劑為改性的鋅基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吸附穿透后進行解吸,解吸氣與待處理含SO2煙氣混合后再進入壓縮冷凝單元。本發明可以實現SO2高效物理吸附和液化回收,降低了液化能耗,SO2回收率高,運行穩定性好,凈化氣滿足排放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氣治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SO2煙氣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燒時會生成SO2,造成排放氣中含有SO2氣體。SO2在常溫下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早在“十五”計劃中,SO2就成為國家重點控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之一。2017年7月1實施的大氣污染排放標準中SO2的排放標準限定到100mg/m3,有些地方SO2的排放標準要求小于50mg/m3。
目前,廣泛應用的脫硫技術分可為濕法脫硫技術和干法脫硫技術。現有的脫硫技術按脫硫產物回收利用的程度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SO2脫除后不可回收或難以利用,如石膏法、電石渣法等,這類方法產生大量的液體或固體廢物,帶來二次污染。第二類是通過化學試劑氧化或催化氧化將SO2轉化為稀硫酸或硫酸鹽,如雙氧水氧化法、氨氧化法、活性炭濕式催化法,如專利CN105381699A記載了使用雙氧水脫SO2,專利CN101085410記載了把煙氣中SO2轉化成硫酸氨的方法。該類技術需要不間斷消耗氧化劑或催化劑,涉及到藥劑供應半徑及成本問題,偏遠地區使用不便。第三類是將低濃度SO2吸收或吸附后再解吸得到高濃度SO2,回到制酸工段制取硫酸。如專利CN102743956A記載了將活性焦脫硫再生氣制硫酸工藝。但活性焦(碳)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吸附劑,它將參與反應,將SO2氧化成SO3,不利于后續處理。
CN105251313A公開了一種二氧化硫的吸附裝置,包括:硅膠干燥柱、氣體混合器、變壓吸附床、尾氣吸附柱,所述硅膠干燥柱包括空氣硅膠干燥柱、二氧化硫硅膠干燥柱;所述二氧化硫硅膠干燥柱通過管道與變壓吸附床頂部相連接,所述空氣硅膠干燥柱通過管道與氣體混合器、變壓吸附床底部相連接;所述變壓吸附床底部另外通過管道與尾氣吸附柱相連接。該發明在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同時,可以濃縮二氧化硫,濃縮后的二氧化硫可用于制酸,或者作其他用處,并且活性炭可以循環再生使用。但是,當氣體中的SO2濃度高于0.5%,由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限,解吸得到的SO2濃度并不高,液化能耗較高;并且還會使部分SO2轉化為SO3,從而不能得到純度較高的SO2解吸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5163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吸入的噻托銨溶液劑
- 下一篇:一種含二氧化硫廢氣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