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穿刺芯組件和穿刺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47999.3 | 申請日: | 2018-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747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孫寶峰;黃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風和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A61B1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43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穿刺 組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穿刺芯組件和具有其的穿刺器,穿刺芯組件包括穿刺組件、支撐組件和縫合組件,穿刺組件包括穿刺尖端和穿刺芯桿;縫合組件包括驅動件、和被驅動件驅動而旋轉的傳動件和與傳動件連接的縫合件;縫合件包括與傳動件固定的縫合臂、和固定于縫合臂一端的縫合針頭,縫合針頭包括用于與縫合線的一端連接的系線部,系線部為貫穿縫合針頭的通孔。基于本發明提供的縫合針頭,縫合線的纏繞路徑為:從通孔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而后經過縫合針頭外表面后再次回到通孔穿入的一端,以此循環后,縫合線形成的線圈即使直徑增大,也無法從縫合針頭滑落,從而使得縫合線與縫合針頭連接更加牢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科器械,特別涉及一種穿刺芯組件和穿刺器,屬于醫療器材領域。
背景技術
在腹腔手術、胸腔手術等微創外科手術中,穿刺器可以在人體的腔壁中建立進入通道,以便供吻合器或其他手術器械(如內窺鏡、剪刀、導絲、導管、濾器、支架等)進入體腔內,并提供氣體進出的通道,以便進行檢查或手術操作。
手術時,醫生一般先在患者人體組織上劃開一個小切口,再將穿刺器的穿刺尖端對準劃開的小切口左右往復轉動的同時向下移動穿刺器,使穿刺芯組件引導穿刺套管穿過患者人體組織的皮層;接著拔出穿刺芯組件,吻合器或其他手術器械即可通過穿刺套管進出患者體腔進行手術操作。現有的穿刺芯組件只起到穿刺的作用,在引導所述穿刺套管自人體腹部的切口進入患者體內后,即被丟棄。
手術結束時,從穿刺傷口取出穿刺套管組件,縫合穿刺傷口。因微創手術的穿刺孔小而深,尤其是肥胖患者的人體組織較厚,若縫合不當,患者在術后容易產生穿刺孔疝等并發癥。可使用專門的縫合器械縫合穿刺傷口,來減少上述并發癥,但是這樣需要額外增加手術器械,縫合成本較高,且手術器械繁多、操作不便;并且,專門縫合穿刺傷口的縫合器結構復雜,使用不便。因此可使用帶有縫合功能的穿刺器。
現有的穿刺器中的縫合組件中,縫合針頭與縫合線的連接結構為:縫合針頭上具有直徑小于縫合臂的柱,縫合線圍繞該柱若干圈形成線圈后打結,這種連接結構實質為縫合針頭套入線圈后,線圈收緊使得線圈直徑減小至無法脫離縫合針頭,但一般縫合線由彈性材料制成,因此縫合線即使打結也有可能松動而造成線圈的直徑發生變化,若線圈的直徑增大至略大于縫合針頭的直徑時,線圈容易從縫合針頭外表面滑落。因此有必要針對縫合針頭和縫合線的連接結構進行改進,以使得縫合針頭在穿刺人體組織以及穿刺芯桿時,縫合線能夠始終與縫合針頭牢固連接。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穿刺芯組件和具有該穿刺芯組件的穿刺器,將系線部改良為貫穿縫合針頭的通孔,縫合線在通過通孔若干圈后打結,使得縫合線形成的線圈無法從縫合針頭滑落,從而解決了上述問題。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穿刺芯組件,包括穿刺組件、支撐組件和縫合組件,所述穿刺組件包括穿刺尖端和穿刺芯桿;所述支撐組件設置于所述穿刺尖端,所述縫合組件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支撐組件相連接;
所述穿刺芯桿具有桿內腔,在初始狀態時,所述縫合組件容置于所述桿內腔中;
所述縫合組件包括驅動件、被驅動件驅動的傳動件、和與所述傳動件固定連接或可轉動地連接的縫合件;所述縫合件包括縫合臂、和固定于所述縫合臂一端的縫合針頭,所述縫合針頭包括用于拴系縫合線的系線部,所述系線部為貫穿所述縫合針頭的通孔。
作為優選,所述縫合針頭包括針尖部、與針尖部一體成型的針體部,所述通孔設置于所述針尖部和所述針體部的交界處。
作為優選,所述針尖部為一圓錐體,所述圓錐體的錐頂的正投影得到的角度小于30°。
作為優選,所述針體部為一圓柱體,所述通孔沿著自身軸向貫穿所述縫合針頭,所述通孔的軸向垂直于所述針體部的軸向。
作為優選,所述針體部開設有容納孔,所述縫合臂的所述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納孔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風和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風和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4799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