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泄漏檢測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46586.3 | 申請日: | 2018-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806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巍;王進福;蘭立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泰高科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4 | 分類號: | G01M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泄漏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泄漏檢測裝置及方法,屬于泄漏檢測技術領域。該泄漏檢測裝置包括信號處理器和振動體;所述信號處理器與所述振動體之間通過振動發生機構和振動檢測機構連接;所述信號處理器連接有遠程控制器。該方法包括步驟S1:通過激勵方法產生激勵信號,使所述振動體產生一定的機械振動響應;S2:檢測出所述振動體機械振動的響應特性;S3:根據檢測的響應特性,通過模擬信號分析或數字信號分析得到系統的模態特性,判斷是否發生泄露。本發明提供的泄漏檢測方法通過振動原理進行檢測,避免了待檢測物料需要特定的理化屬性造成的使用限制;同時也適用于固體類物料的檢測,擴展了可檢測泄漏的物料種類,提高了裝置的適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泄漏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泄漏檢測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工業生產中如果發生物料泄漏事故會造成生成設備損失、原材料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危害,因此在生產現場需要設置泄漏檢測裝置,以便及時發現泄漏,發出報警。工程上常用的漏液檢測方法包括電導率檢測法、接近開關檢測法。
圖1展示了一種電導率法漏液檢測裝置100,包括絕緣外殼11和設于絕緣外殼11內的兩個導體12,兩個導體12與信號處理單元14連接;導體12部分伸出絕緣外殼11的導體孔13設置,正常情況下兩個導體12并不導通,當有液體泄漏,液面覆蓋至與兩個導體12接觸,則兩個導體12導通,并傳遞給信號處理單元14信號,判斷發生漏液現象。但是針對電導率檢測法,有如下限制:(1)待檢測的液體必須為導電型液體,若待測液體不導電或極弱導電性,則即便發生泄漏,兩個導體也無法導通,無法有效檢測泄漏;(2)檢測到泄漏后需對檢測裝置上的液滴充分處理,否則殘余液滴可能會導致檢測裝置始終處于導通狀態,發生誤報警;(3)待檢測液體不能為腐蝕性液體,否則會導致導體12被腐蝕,檢測裝置報廢。
圖2為接近開關法漏液檢測裝置200,在液體容器的底板21和水平面000之間設置傾斜角α,當有液體泄漏至底板21上時,液體沿著底板21流入漏液收集器22中,當漏液積存到一定量時,設于漏液收集器22上某一高度的接近開關23能夠接觸到漏液,并檢測到電容發生變化,并向控制系統反饋信號,判斷發生漏液。針對接近開關檢測法,有如下限制:(1)接近開關的檢測原理是檢測漏液收集器中的電容變化,因此待檢測液體需要較高的介電常數才能被接近開關有效地檢測到;(2)漏液經過傾斜的底板流入漏液收集器中,其流經的路徑上均會有殘留漏液,導致接近開關檢測到錯誤的信號,發生誤報警,同時也增加了漏液處理難度。
上述檢測方式都是針對液體泄漏進行檢測,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針對固體類(如固體顆粒、粉體類)物料并沒有針對性的檢測裝置。因此,亟待提出一種新的泄漏檢測裝置及方法,能夠滿足各類物料的泄漏檢測,并減少誤報警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泄漏檢測裝置,能夠滿足液體及固體類物料的泄漏檢測。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泄漏檢測裝置,包括信號處理器和振動體;所述信號處理器與所述振動體之間通過振動發生機構和振動檢測機構連接;
所述信號處理器連接有遠程控制器。
作為優選,所示振動發生機構和所述振動檢測機構均使用壓電組件。
作為優選,所述信號處理器包括微控制單元和與其連接的壓電組件驅動電路、PWM頻率調節單元;
所述微控制單元控制所述PWM頻率調節單元調制PWM波,并將所述PWM波作為激勵信號傳遞給所述壓電組件驅動電路,所述壓電組件驅動電路進而驅動所述振動發生機構產生振動,并傳遞給所述振動體。
作為優選,所述信號處理器還包括信號前置處理電路;所述信號前置處理電路與所述振動檢測機構連接,并傳遞所述振動體的振動響應給所述微控制單元。
作為優選,所述微控制單元連接有繼電器驅動報警單元,所述繼電器驅動報警單元連接所述遠程控制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泰高科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泰高科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4658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車身骨架前部結構
- 下一篇:數據發送方法、裝置及相關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