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發電功率與負荷預測的微網電能質量與能量協同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623612.0 | 申請日: | 2018-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136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師洪濤;張巍巍;潘俊濤;張白;吳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方民族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H02J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領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林輝輪;張玲 |
| 地址: | 750021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發電 功率 負荷 預測 電能 質量 能量 協同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于發電功率與負荷預測的微網電能質量與能量協同控制方法,包括:預測短時所需的發電功率與負荷,并根據預測結果制定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評估所述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是否同時滿足指標,若是則按照所述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運行,在運行過程中預測超短時所需的發電功率與負荷;根據預測得到的結果調整所述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制定分布式電源與負荷動態聯動控制策略;評估所述分布式電源與負荷動態聯動控制策略是否同時滿足指標,若是則微網按照所述分布式電源與負荷動態聯動控制策略運行。本發明提出的方法將微網能量的經濟調度與電能質量控制結合起來,構成協同控制方法,提高了微網電能質量,并提高了微網運行的經濟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基于發電功率與負荷預測的微網電能質量與能量協同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微網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發展,微網中包含了風力、光伏等多種新能源發電裝置,這些新能源發電裝置的發電量受到環境、氣候的影響較大,輸出功率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功率的波動性導致微網母線電壓幅值與頻率的波動,進而導致微網的電能質量降低。在對微網的電能質量進行治理時,一般的操作是在逆變器的控制系統增加改進的電壓幅值與頻率的控制環節,調整逆變器輸出端口電壓,提高微網母線電壓與頻率的穩定。但當微網中發電單元發出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與負載側吸收的有功功率、無功嚴重不平衡時,只從逆變器控制的角度對電壓與頻率進行調整,很難達到最優的調整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發電功率與負荷預測的微網電能質量與能量協同控制方法,將微網中的能量控制與電能質量控制結合,在實現微網電能質量最優的同時,提高微網運行的經濟性,提高新能源的就地消納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發電功率與負荷預測的微網電能質量與能量協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預測短時所需的發電功率與負荷,并根據預測結果制定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
步驟2,評估所述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是否同時滿足電能質量指標及經濟性指標,若是則進入步驟3,否則返回步驟1,重新制定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
步驟3,微網按照所述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運行,在運行過程中預測超短時所需的發電功率與負荷,所述超短時的時間長度短語所述短時的時間長度;
步驟4,根據步驟3中預測得到的結果調整所述微網發電與用電計劃,制定分布式電源與負荷動態聯動控制策略;
步驟5,評估所述分布式電源與負荷動態聯動控制策略是否同時滿足電能質量指標及經濟性指標,若是則微網按照所述分布式電源與負荷動態聯動控制策略運行,否則返回步驟4,重新制定分布式電源與負荷動態聯動控制策略。
在進一步優化的方案中,上述方法在步驟5之后還包括:
步驟6,在微網運行過程中實時監測電能質量,并判斷實時監測到的電能質量是否滿足電能質量指標,如果是則繼續進行實時監測,否則實時控制微網逆變器的電能質量。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所述預測短時所需的發電功率與負荷的步驟中,采用基于神經網絡的預測算法,提前24小時預測微網中的分布式電源的發電功率與微網中的負荷。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所述預測超短時所需的發電功率與負荷的步驟中,采用基于功率時間序列分析與神經網絡結合的預測算法,對微網中的分布式電源的發電功率與微網中的負荷進行提前1小時的預測。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所述制定分布式電源與負荷動態聯動控制策略的步驟中,對微網中的各個分布式電源的發電量與負荷的用電量做平衡控制,包括有功功率的平衡控制與無功功率的平衡控制。
相對于現有方法,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方民族大學,未經北方民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236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