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23477.X | 申請日: | 2018-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492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中偉;張楊;何書珩;蔡青;周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51/06;C08L51/04;C08L23/08;C08L53/02;C08K5/134;C08K5/526;C08K7/14;C08J5/04;C08J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興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長玻纖增強聚丙烯 浸漬 復合材料 低氣味 聚丙烯 熔融體 制備 聚丙烯樹脂 玻璃纖維 改善材料 纖維浸漬 超聲波 抗氧劑 相容劑 增韌劑 重量份 流度 熔體 改良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組分按重量份計分別為:聚丙烯樹脂20?80份、玻璃纖維10?60份、相容劑1~10份、增韌劑1?10份、抗氧劑0.1?1份。本發明的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通過超聲波在線對聚丙烯熔融體進行處理,降低聚丙烯熔融體的黏流度,排除熔體中小分子,從而改良纖維浸漬度,改善材料氣味。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長玻璃纖維增強聚丙烯材料具有較高機械性能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能夠替代工程塑料作為結構件使用。然而,目前市場上長玻璃纖維增強聚丙烯材料成品件表面出現玻纖易團聚缺陷且氣味較差,直接限制了其作為汽車內飾外露件材料使用。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就是從市場出發,為了解決汽車內飾外露產品要求材料氣味好,同時表觀不出現缺陷而研發的一種優質材料。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玻璃纖維團聚缺陷極少、氣味好的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其由以下按重量比計的原料組成:聚丙烯樹脂30-90份、玻璃纖維10-60份,相容劑1-10份、增韌劑1-10份、抗氧劑0.1-1份;通過使用超聲波在線對浸漬槽中熔體進行處理。
所述的相容劑為經過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接枝率為1.5%。
所述的增韌劑為馬來酸酐接枝的EPDM、POE和SEBS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組合。
所述的所述的抗氧劑是受阻酚抗氧劑1010、亞磷酸酯類抗氧劑168和耐氮氧化物抗氧劑GA80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組合。
上述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1)按照重量配比稱取原料聚丙烯樹脂及其它助劑,將稱好的原材料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混合均勻,然后經過雙螺桿擠出機進入浸漬槽;
(2)啟動超聲波處理設備,設定超聲頻率對浸漬槽中熔體進行處理;
(3)連續玻璃纖維經過浸漬槽后進行拉條、冷卻、切粒、干燥處理。
本發明的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通過超聲波在線對聚丙烯熔融體進行處理,降低聚丙烯熔融體的黏流度,排除熔體中小分子,從而改良纖維浸漬度,改善材料氣味。本發明的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在機械性能上有所提升,材料氣味有較大改善,同時玻璃纖維浸漬度高,玻璃纖維在聚丙烯中分散完全,大幅度降低成品出現表面玻璃纖維團聚缺陷的比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例來進行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其組成(重量比)為:聚丙烯樹脂30-90份、玻璃纖維10-60份,相容劑1-10份、增韌劑1-10份、抗氧劑0.1-1份。
本產品使用超聲波在線對浸漬槽中熔體進行處理;相容劑為經過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接枝率為1.5%;增韌劑為馬來酸酐接枝的EPDM、POE、SEBS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抗氧劑由受阻酚抗氧劑1010、亞磷酸酯類抗氧劑168和耐氮氧化物抗氧劑GA80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組合。
良浸漬度低氣味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1):按照重量配比稱取原料聚丙烯樹脂及其它助劑,將稱好的原材料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混合均勻,然后經過雙螺桿擠出機進入浸漬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2347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