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降酚菌劑及其應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16998.2 | 申請日: | 2018-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364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蔡倩倩;吳文雷;楊傳倫;車樹剛;張心青;傅英旬;馬娜娜;楊丹丹;倪建龍;魏征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02F3/34;C12R1/05;C12R1/085;C02F101/34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趙斌;苗峻 |
| 地址: | 2565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菌粉 蠟樣芽孢桿菌 產堿菌 降解 菌劑 生物工程技術領域 應用 污水處理系統 環境適應性 保藏 便于運輸 處理系統 二次污染 復合菌劑 高效生物 含酚污水 好氧污泥 進水水質 菌種分離 菌株分離 污水系統 揮發酚 能力強 體積比 重量比 活化 進水 菌株 擴繁 菌種 制備 接種 儲存 | ||
本發明屬于生物工程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高效生物降酚菌劑及其應用方法,該復合菌劑由兩種菌組成,所述菌株分離自含酚污水處理系統,經過16SrDNA鑒定分別為產堿菌和蠟樣芽孢桿菌,兩個菌株保藏編號分別為CGMCC NO.16158和CGMCC NO.16157,應用時,根據污水系統中進水揮發酚的含量,將產堿菌與蠟樣芽孢桿菌菌粉按重量比1?3:1混合活化,然后按照1:100?1000的體積比接種于好氧污泥中,12小時內的降酚能力達99%。本發明的菌種易于培養擴繁,制備為固體菌粉,便于運輸與儲存,在使用時可根據進水水質的情況選擇添加菌粉的量及比例,菌種分離自污水處理系統中環境適應性強、耐酚能力強、降解濃度高、降解速度快、不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工程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生物降酚菌劑及其應用方法。
背景技術
酚被廣泛地用作化工生產的原料,用來制造多種工業產品。在生產這些工業產品的過程中會排出不同污染濃度的酚類廢水。酚是一種高毒物質,它對原生質會產生很大的生物毒性。不同濃度的酚,可以使蛋白質不同程度的變性和沉淀。酚會對生物細胞造成直接傷害,并具有極強的上皮細胞腐蝕性。長期的接觸或是飲用被其污染的水會出現慢性中毒現象;它也會影響水生生物的正常的生長和繁殖,濃度大時,甚至會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同時含酚廢水用于灌溉農田時,也會導致農作物減產和死亡。
含酚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和化學處理法都存在成本高、操作復雜、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陷。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具有高效降解苯酚類物質能力的微生物的分解轉化能力,將水中的酚類化合物轉化為無機物,使廢水得到凈化,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就現有的工藝技術而言,生物法與物理、化學方法相比,具有經濟、高效的優點,更重要的生物法是可以實現無害化、無二次污染,處理水量大、產泥量低,是目前研究較多的含酚廢水處理技術。
目前生物處理技術只局限于處理低濃度的含酚廢水,高濃度含酚廢水的高生物毒性,制約了這一技術的應用,且現有技術中基本還是以單一菌種治理含酚廢水為主,難以達到更好的提升,因此分離和選育具有高耐受能力和降解能力的菌株或菌群應用于生物強化技術顯得尤其重要。找尋針對含酚廢水更加適用的降酚菌劑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難以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高效生物降酚菌劑及其應用方法,該復合菌劑由兩種菌組成,所述菌株分離自含酚污水處理系統,經過16SrDNA鑒定分別為產堿菌和蠟樣芽孢桿菌,兩個菌株保藏編號分別為CGMCC NO.16158和CGMCC NO.16157,應用時,根據污水系統中進水揮發酚的含量,按照0.1-1g/L的量添加,將產堿菌與蠟樣芽孢桿菌菌粉按重量比1-3:1混合活化后使用,12小時內的降酚能力達99%。本發明的菌種易于培養擴繁,制備為固體菌粉,便于運輸與儲存,在使用時可根據進水水質的情況選擇添加菌粉的量及比例,菌種分離自污水處理系統中環境適應性強、耐酚能力強,最大耐受能力可達3000mg/L、降解濃度高、降解速度快、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且經過實驗表明,復合菌降解酚類化合物的效果和處理效率遠大于單一菌種。
本發明的發明人首先獲得了兩株具有較好降酚效果的微生物,其分別為產堿菌(Alcaligenes spp)和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
發明人將其分別命名為YJY18-10和YJY18-09;
并將其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編號:產堿菌為CGMCC No.16158,蠟樣芽孢桿菌為CGMCC No.16157,鑒定結果為存活。
上述的產堿菌的形態特征革蘭氏陰性菌,無莢膜,短桿狀,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形成圓形的小菌落,呈乳白色或微黃色;蠟樣芽孢桿菌的形態特征革蘭氏陽性,無莢膜,桿狀,菌落大,圓形或近似圓形、無色素、稍有光澤的白色菌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黃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1699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