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614008.1 | 申請日: | 2018-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359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孫曉華;康愛旗;王麗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6/92 | 分類號: | D01F6/92;D01F1/10;C08G63/86;C08G63/69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統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 地址: | 215226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孔 改性 聚酯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及其制備方法,采用多孔噴絲板按FDY工藝由改性聚酯熔體制得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改性聚酯的制備方法為: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主鏈含硅的二元醇、2,2,3,4,5,5?六甲基?3,4?己二醇和金屬氧化物摻雜改性的Sb2O3粉體混合均勻后先后進行酯化反應和縮聚反應;主鏈含硅的二元醇為二甲基硅二醇、二甲基二苯基二硅氧烷二醇或四甲基二硅氧烷二醇,2,2,3,4,5,5?六甲基?3,4?己二醇的結構式如下:制得的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的上染率和K/S值高。本發明的方法工藝簡單,最終制得的改性聚酯纖維染色性能好,質量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改性聚酯纖維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纖維或聚酯纖維)纖維具有斷裂強度和彈性模量高、回彈性適中、熱定型性能優異、耐熱耐光性好以及耐酸耐堿耐腐蝕性好等一系列優良性能,且其織物還具有抗皺免燙和挺括性好等優點,因而被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紡等領域。
多孔聚酯纖維及其加工成的產品具有手感好、立體感強和風格奇特等特點,在各個領域中的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適用于制作網球服、長筒襪或醫療繃帶等高性能紡織品,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纖維。
然而由于PET的結晶度高,結構致密,且分子鏈上沒有與染料相結合的官能團,致使染料分子很難進入纖維內部,染色困難,現有的多孔PET纖維無法滿足人們對鮮艷靚麗、風格獨特的織物的需求。造成PET染色困難的原因為:PET屬于對稱性的直鏈大分子,分子鏈不含有側鏈基團,規整性非常好,它的主鏈含有剛性的苯環和柔性的烴基,而直接與苯環相連接的酯基與苯環又構成了剛性的共軛體系,從而制約了其柔性鏈段的自由旋轉。這種結構增加了分子鏈段運動的壁壟,導致PET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較高,需要在很高的溫度條件下促進染料分子向纖維內部的擴散,完成染色步驟。因此,通常的PET纖維的染色一般是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選擇分散染料進行染色,當溫度達到PET纖維的玻璃化溫度以上時,PET纖維聚合物分子間空隙增大,但其自由體積增加的程度小,染色速率不高,高溫高壓法所帶來的能耗高以及上染率低是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另外,PET纖維熔體粘度較高,不利于加工。
另外,現階段,聚酯合成過程中常采用的催化劑為銻系催化劑,市面上常見的銻系催化劑如Sb2O3在聚酯合成過程中的添加量較大,銻系催化劑的添加量較大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也較大,不利于聚酯的環保生產,同時銻系催化劑在縮聚反應中會轉化為銻單質,使聚酯色澤發灰亮度降低,銻系催化劑添加量越大,對聚酯的色澤和質量等影響越大,但添加量小的銻系催化劑無法對參與聚酯合成的所有原料的反應進行催化,無法滿足聚酯生產的需要。
因此,研究一種染色性能好且質量好的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極具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染色性能好且質量好的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的制備方法,采用多孔噴絲板按FDY工藝由改性聚酯熔體制得易染多孔改性聚酯纖維;
所述多孔噴絲板的孔數為100以上;所述改性聚酯的制備方法為: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主鏈含硅的二元醇、2,2,3,4,5,5-六甲基-3,4-己二醇和摻雜改性的Sb2O3粉體混合均勻后先后進行酯化反應和縮聚反應;
主鏈含硅的二元醇為二甲基硅二醇、二甲基二苯基二硅氧烷二醇或四甲基二硅氧烷二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140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