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身份認證設備的多應用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01237.X | 申請日: | 2018-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313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陳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9/32 | 分類號: | H04L9/3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悅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文永明 |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陽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認證設備 身份認證設備 認證終端 通信協議 預設通信協議 多應用 復雜度 應用 相符 認證設備判斷 通信協議設置 應用管理模塊 用戶管理工具 產品管理 接口模塊 快速切換 身份認證 應用使用 用戶操作 用戶體驗 預設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身份認證設備的多應用方法及系統,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認證設備的通信協議設置為預設通信協議后,將認證設備通過接口模塊與認證終端連接;(2)認證終端利用用戶管理工具根據預設通信協議枚舉出所述認證設備支持的所有應用;(3)用戶在所述認證終端上選擇所需應用,認證設備判斷所述應用使用的通信協議與預設的通信協議是否相符;(4)如果相符,應用管理模塊將所述認證設備切換到所述應用下,用戶在所述應用中操作。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統不僅能大大的減少個人或企業持有身份認證設備的數量、減少人們對身份認證產品管理的復雜度,還能快速切換多種通信協議,減少用戶操作的復雜度提升了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信息安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身份認證設備的多應用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身份認證設備(網銀盾)作為個人身份認證和數字簽名設備,已經被網銀、電子政務等廣泛用于終端認證產品。央行多次出臺政策文件要求加強網銀安全建設,包括采用網銀盾等硬件作為網銀交易安全保障的終端。近些年來,隨著網銀市場的蓬勃發展身份認證設備已經不僅僅廣泛應用于各大銀行,鑒于身份認證產品的安全性各種企業也紛紛使用該產品做為內部身份認證的工具。
目前現有的實現方案是每個應用如每個銀行針對個人網銀應用都對應一款設備,即使是同一個人在同一個銀行擁有的不同網銀賬戶也需要使用不用的網銀盾產品,因此造成每個人擁有好多把網銀盾的現狀。這種現象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增加了個人對網銀盾管理的復雜度。
因此,有必要發明一種身份認證設備的多應用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身份認證設備的多應用方法,能讓同一認證設備適用于不同的網銀系統或不同認證終端,不僅能大大的減少個人或企業持有身份認證設備的數量、減少人們對身份認證產品管理的復雜度,還能通過認證終端的快速切換多種通信協議,減少用戶操作的復雜度提升了用戶體驗。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身份認證設備的多應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認證設備的通信協議設置為預設通信協議后,將認證設備通過接口模塊與認證終端連接;
(2)認證終端利用用戶管理工具根據預設通信協議枚舉出所述認證設備支持的所有應用;
(3)用戶在所述認證終端上選擇所需應用,認證設備判斷所述應用使用的通信協議與預設的通信協議是否相符;
(4)如果相符,應用管理模塊將所述認證設備切換到所述應用下,用戶在所述應用中操作。
進一步的,步驟(4)具體包括:
認證設備中通信接口模塊將所述應用名稱發送給應用管理模塊,所述應用管理模塊將處理響應發送給所述通信接口模塊,最后所述通信接口模塊將執行結果返回給所述認證終端。
進一步的,所述方法還包括:若不相符,則認證設備根據所述應用對應的通信協議標示將主控芯片復位,再重復步驟(2)和步驟(4)。
進一步的,所述認證設備中的應用相對獨立,每個應用支持自己的認證密鑰和證書,在不同應用的下擁有獨立的安全狀態。
進一步的,所述方法還包括:當用戶需在滿足應用創建和作廢權限時可以通過應用管理模塊添加新的應用或者刪除舊的應用。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身份認證設備的多應用系統,所述系統包括至少一個認證終端和認證設備;
所述認證終端中包括用戶管理工具,所述用戶管理工具用于當認證終端連接認證設備時,枚舉認證設備支持的所有應用并將各種應用顯示在認證終端的用戶使用界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0123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